【大美靖江-美景】靖江文昌宫的年俗

01.02.2017  16:42

 

杨氏宗亲在文昌宫合影

 

元宵赐福法会

 

听靖江文昌宫敏国道长讲,他们那儿还保留着最传统的靖江年俗,原汁原味。

 

春节,在年岁渐长的人记忆深处,总有些难以忘怀的情节。哪怕过去了多少年,咀嚼起来依旧那般醇香。而在这些过往中,年俗无疑是很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经提及,就像过电影一样,闪现一个个或深刻或模糊的镜头。

 

年俗,就是在春节期间,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期盼来年好运的习俗。可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孩子来说,过年无非就是打打游戏,玩玩手机,看看电影电视。曾经光鲜靓丽的的年俗,正在一年年蜕变中渐次消亡。

 

难怪总有人说,年味儿越来越淡。是啊,少了年俗的年还叫年吗?那么,靖江文昌宫弘扬的年俗又是怎样的呢?

 

进入腊月,文昌宫就开始热闹了。相传,靖江文昌宫前面的港汊,原来是靖江唯一一个对外贸易的码头。每年腊月前后,这里都是人流如潮,参拜祈福的人络绎不绝,忙忙碌碌的一直到廿四夜。当时,很多出门在外的生意人回到靖江,会先到文昌宫谢太岁、拜土地爷;还有很多香客来还愿、送神。听附近的老人回忆,从冬月二十起,几乎每天都要做好几场法会,碰到有钱的员外、商人,一做就是一二十天。近年来,通过一辈辈口口相传和查阅文献资料,春节的年俗和文化在靖江文昌宫得以还原,腊月里又有人来做法会、

 

还愿、祈福。

 

如果说,春节是一台戏的话,那么腊八就是开场锣,吃了美味的腊八粥,年才真正开始了。腊月头里,文昌宫道长就会出去化缘,募集五谷杂粮。腊月初八早上,文昌宫会煮上几大锅腊八粥,到街上送给孤老、孤儿等人。据说,旧时腊八一大早,就有很多老人排上好长时间队,等着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千家粮腊八粥,吃了活到九十九”,老人们只为讨个好彩头。

 

过了腊八,到廿四夜之前,除了法会,还会有很多人到文昌宫结缘打扫,求的是来年子孙兴旺发达、平安吉祥。靖江文昌宫供奉的是文昌星君,又是茅山道院的下院,人们觉得打扫就是修德,修来年全家人的平安、健康,修孩子的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腊月廿三,文昌宫举行更大的法会,送当年太岁。廿四夜,文昌宫做拜太岁法会。传统风水上讲,到文昌宫之类的地方拜太岁,来年的运程不会被妨碍。

 

腊月廿八,文昌宫挂幡贴榜,张灯结彩。旧时廿八开始,靖江本地富绅着手布置文昌宫殿堂,准备贡品,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人丁兴旺。

 

大年三十,人们会到文昌宫护法撞钟,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吉时一到,那钟声传出去很远。旧时钟表少,周围的人早上起床,都是听文昌宫的钟声算时间。

 

进入正月,文昌宫每天香客如云。大户人家几家一起做个打醮法会,都要一个星期才可完成。特别是正月初五接财神,正月初四就有很多人到文昌宫接驾。旧时,正月初四财神出游,沿途都有人跪拜。前面是开道锣,中间八人抬轿,两边有很多人用钩子钩手。听老人讲,有神仙护佑,钩子伤不了他们。

 

正月初九,是道教玉皇大帝的诞辰,文昌宫道士拜献经文。

 

正月十三到了高灯,很多求子的人家到文昌宫请个灯笼,点上红烛,挂在灯塔上,期望心想事成。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文昌宫的重大节日,也是庙会。这天是上元天官赐福法会,从2007年开始,由茅山第七十九代弟子杨敏国道长主持。旧时,上元法会前后三天,来的人成千上万,灯油几天就用一缸,打醮所用柴火需要几十担。当地人做小吃营生,也能赚上不少银子补贴家用。

 

正月十八落灯,那接灯的人当天下午就来到文昌宫,夜里最后一次点燃后接灯回家,还要请金童来接。民俗称,“高灯团圆落灯面,吃了之后看来年”。整个正月过了这天,就要开始正常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