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缸,终于彻底“下岗”了

19.11.2015  16:11

  17日上午,记者来到盐城阜宁县芦蒲镇长北村孙朝玉老人家时,他正在洗菜准备做午饭。干净的自来水从水龙头里不断流出,将旁边几口长满青苔的大水缸衬托得十分“落寞”。“过去村里每天只供两次水,每天早上必须在家等着来水,家家都有好几个水缸。要是遇到管道损坏或者停电,一两天都喝不上水。”73岁的孙大爷说,自从两年前通上了自来水,辛勤工作了几十年的大水缸就彻底“下岗”了。

  “原来我们喝井水,那水放太阳下晒一会儿,上面就结一层膜,烧开后水面上还会漂黄色的气泡,喝到嘴里那个味道就别提了。”孙朝玉说,以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到村里最不适应的就是喝水,“现在水好了,年轻人回来再也不抱怨了。

  过去农民种田为图省事,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最终导致地下水和井水相继不能饮用。孙朝玉和村里许多老人一样,由于长期饮用含盐量高的深井水,牙齿变得发黑发黄。“我们家2008年就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但以前是村里的小水厂供水,水压很小,要把水箱填满得花半天工夫。有时候因为水压太低,水上不了二楼,只能用水舀一勺一勺地把水灌进热水器里,每次都累得够呛。

  孙朝玉正是我省“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受益者。5年来,全省超过1300万农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以阜宁县为例,这5年中,当地构建起“一主两辅”区域供水网络,全县日供水能力提升到30万吨。此外,还投入3760万元设立县城第二取水口,把苏北灌溉总渠的水通过28.35公里的管道送至全县。通过新建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通榆河3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全覆盖。同时,还建设了10个镇区污水处理厂,年内80%的镇区污水将实现集中处理,构建起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再到“下水道”的安全屏障。

  去年国庆前夕,阜宁全县69万农民群众普遍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实现农村农民和县城居民吃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在苏北地区首家实现城乡区域供水全覆盖。“不仅24小时供水,水压也很大,太阳能、洗衣机等家电都能正常使用了。”孙朝玉说。

  本报记者吴琼

编辑: 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