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桥移交后,南京市首次展开养护

08.08.2016  16:10

                                                       

  8月3日,南京市政府与上海铁路局签订长江大桥公路桥移交协议,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正式移交南京市,由南京交通部门管理。当天夜里,作为大桥“新管家”的南京公路路政养护队登上大桥,开始第一次养护工作。

  3日晚间10点半,记者来到长江大桥,南京公路路政养护人员已经在现场忙碌起来。“由于大桥车流量大,所以养护作业必须在夜间车流量小的时候进行。”市公路管理处桥梁隧道管理中心负责人黄华说。

  穿着反光背心的路政和养护人员用锥筒隔离出最内一股车道,带着醒目警示灯的黄色养护车开路,后面跟着两辆小型货运卡车以及近10名养护工人。每发现一处高低不平的坑塘时,引导车就会停下,养护工人便拿起工具开始作业。遇到凸起,就用电动镐凿碎,然后铲平;遇到坑塘,就采用沥青冷补方式,将路面修补平整。

  在这支车队的后面,还有另一列作业车队,大约15名养护人员,他们主要清理桥面的垃圾。工人将快车道边缘、人行道旁等处沉积的黑色物质用锹铲成一堆,然后铲上跟随的货运小卡车。养护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长江大桥车流量大,再加上雨雪天气的坑洞修补多用冷补材料,路边沉积的都是散落的冷补材料边角料,如今积少成多。人工清理过后,跟在后面的公路养护清扫车再对桥面进行机械清扫。

  就这样,从桥北上桥口到北面桥头堡,一趟清理下来,已经是次日凌晨1点14分。黄华告诉记者,除了眼前这两支从北向南的队伍外,还有两支队伍是从南往北进行养护施工。当晚,南京公路部门共投入15辆车、80多人对长江大桥进行养护清理。整个养护在4日凌晨5点结束,共清理出4卡车垃圾。

  据市公路管理处介绍,像这样的大规模养护还将持续两三天。而接下来,长江大桥的日常养护工作将会每天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白天根据玉兰灯杆编号划定养护责任区,分段包干清拣桥面白色垃圾和杂物;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5点,对桥面进行机械清扫,发现路面有坑塘等病害,及时处理。(摘自《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