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腾“云”还须落地

25.04.2016  12:02

海量信息如何开放应用实现价值——

大数据,腾“”还须落地

  4月22日,盐城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工作人员登录“盐城发布”政务微信平台,收集群众对政府20件民生实事建设的监督信息。此次,“盐城发布”首次启用大数据管理,将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依据。

  大数据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成为战略性产业。各地纷纷腾“”而起,拥抱数据时代,然而大数据如何开放应用实现价值,真正从“”端落地,仍要走一段长远之路。

  “”端数据这样变现

  22日,记者走进盐城大数据产业园,中润普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吴亚东打开电脑,进入公司“文化帮·快电影”平台,“参考云”里储存着2万多部电影的信息。“爬虫程序按我们的指令在互联网的海量电影中‘扒’来的这些数据,实时变化。

  大厅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四五十位“清洗工”正对“爬虫”收回来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演员、导演、制作公司、发行时间和单位、拍摄地……“筛选,脱敏,去除垃圾数据,挖掘隐藏的价值。”说话间,“清洗工”又有新数据上传,等待吴亚东验收“入库”。

  记者点开“喜剧”标签,跳出5319部电影的信息,其中,热门导演群、出镜高的演员群等处理后的信息一目了然。吴亚东说,接下来将采集票房、收视率等大数据,做深层分析,“这样贴近客户需要,我们也能将数据变现”。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深圳,青春爱情喜剧片《那一年毕业》刚刚开机,这部电影能快速投拍得益于大数据给力。去年,手持剧本《那一年毕业》的编剧沈晓波想找合适的制作方,他把剧本交给“做电影”的中润普达,希望大数据能借他“慧眼”。

  “按客户需求,我们通过关联的数据信息入库查找,优选已入驻快电影平台的制作方,力求精准匹配。巧的是,接到平台推送的剧本,深圳鑫鹏升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升一眼相中。”中润普达总经理助理杜跃天说,去年10月,经大数据“撮合”的导演、演员全部到位,电影签约,目前正式开拍。中润普达运用大数据牵线,也将有四五万元收入囊中。

  “讲形象一点,大数据形成的过程,如同我们去菜场,买菜相当于抓取数据,当然会有一些免费菜和付费菜。回来挑拣清洗,好比粗加工基础数据。最后将数据放进云计算这个‘大冰箱’,等待大厨精加工,这就是关键的分析环节。当消费者上门点餐时,大厨会根据不同的口味需求端上特色菜,大数据也就落了地。”华为企业云业务部华东区(盐城)副总王晓说,华为目前“只做大冰箱”。

  政府数据何时摆上“货架

  “曾有许多人问我,能否拿到税务、工商、民政等部门的大数据?我说很难。”4月16日,2016中国大数据企业大会在盐城开幕,高峰论坛上,国内首家互联网综合数据交易公司——数据堂副总裁肖永红提起目前政府部门大数据的开放状态,直指痛点:因部门各自的利益,不要说社会难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就是在政府内部,部门墙依然存在,以致于大量数据被割据,无法共享融合,发挥价值。“货架上没货,哪来交易?”肖永红说,许多地方成立了大数据交易中心,但问题接踵而至,原本通过数据服务产生的政府大数据商品,由于受限无法摆上交易中心的“货架”。

  政府掌握的大数据,会否向社会开放?SAP大数据分析资深专家陆巍感慨:地方政府建大数据平台,希望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来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和城市治理。“好的信息运用能让政府变关门治理为开门治理,但遗憾的是,管理和应用上的缺位,导致大数据能真正落地的并不多,目前还停留在以违章处罚为主的智能交通应用上。

  据统计,我国的数据开放,在全球70多个国家中排第35位,其中政府参与的许多数据是零开放。“不会、不敢、不愿,没有专业的开发团队,又担心数据的安全,是政府不愿公开大数据的主要原因。”北京因特睿软件有限公司创始人姚伟希望大数据能如人体的血液一样流动起来:“没有应用,大数据价值为零。大数据产业同样也讲求供给侧改革,对可公开的数据信息,特别是商业和产业领域的政府数据,社会‘盯得紧’,可供应难跟上。

  杜跃天也有同感,寻找合适的数据源比较难。“互联网数据含金量不高,为‘清洗’干净通常要一一人工核实。但如果政府能公开可公开数据,将大大减少资源的浪费。”记者了解到,盐城市正在启动数据公开工作,市政府信息资源中心、各部门共享交换平台正在建设,同时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办法出台,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的整理也开始“摸家底”。

  企业期待分享大数据红利

  如何让奶牛多产奶,日本一家牧场尝试过很多办法。困难的是,母牛不生牛犊就不会产奶。牧场上千头牛,如何才能准确判断奶牛处在受孕窗口,从而提高牛奶的产出量?牧场将这个棘手的问题交给微软。微软用一只小小的计步器,观察到母牛“关键时刻”走步的频率与平时不同,于是,他们给每头母牛做了一只计步器,分析其每天走步频率和总数,从而掌握恰当时机让母牛受孕,不仅提高了牛犊的出生率,牛奶产量也增长32%。

  “拥有活跃的数据,企业就活跃,企业活跃经济就活跃,如果企业连单据都没有了,那么就无生命可言。”微软首席安全官邵江宁说,企业虽是最小的经济运行单位,但同样期待分享大数据带来的红利。

  大数据的落地也助力创新创业。今年初,淄博市一位客户找到华云数据,为自己即将开张的社区店租一台服务器,通过数据管理,为周边几个小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一个店运营成功后,想开连锁店的他再次上门,加租几台服务器。华云数据方案总负责人褚遵利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数据成了加速器。对于目标长远的创业者,传统做法倾向于自建平台,为将来三年或更长时期的顶峰发展提供支撑,但都止步于投入大;现在以租代建,投入随业务量增长而增加,为创业者节省了资金、时间和精力。

  对企业的运行状态,政府也可通过大数据反馈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东方通副总裁李晓钢说,不管是无收入无税收却占有一定资源的僵尸企业,还是难以获取金融支持的中小企业,大数据融合后,都能实时监测和预警,这相当于为每个企业建立了“活档案”,政府一看数据,便能作出精准评价。

  本报记者 卞小燕

   延伸阅读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在宁开讲

  大数据“过热”会浪费资源

  当下,大数据在各个领域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热词,大数据预测股市、奖项等应用也应运而生。22日起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报告会上,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梅宏指出,大数据被炒得过热,其实很多领域只是穿上大数据的“马甲”而已。

  “大数据正在引发新一轮信息化建设热潮。”梅宏说,通过大数据构建一个数据空间,从样本到全体、从精确到近似、从因果到关联度,这个空间里面有很多规律可循,可以无限逼近我们的现实世界。根据大数据分析,可以对未来有所预见,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大数据还会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一种新的引擎。国外机构估算,大数据产业对GDP的带动是2%-4%。

  梅宏直言,大数据概念持续升温,有过热、炒作之嫌。很多地方“一哄而上”搞大数据,追求时髦,殊不知大数据不可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更不应该成为各行各业的“马甲”。真正的大数据应该体现在多源数据的融合,而绝不仅仅是数据的“海量”。事实上,不少地方、行业搞的大数据,只是单一数据的简单叠加,并不是真正的大数据。有的行业根本不需要大数据分析,也来凑热闹。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出现大量超前投资或重复投资,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大数据的价值已被广泛认知,有些应用很神奇。”梅宏举例说,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仅有实时感知系统,而且还有基于大数据的认知网络。“比如小球滚到路口,根据大数据分析,可能后面还会跟着一个小孩,无人驾驶汽车就会注意避让。

  对于当下很火的大数据预测,梅宏表示有一定准确度,但也不能全信。比如大数据预测奥斯卡奖,根据不同维度来进行数据分析,有一定合理性,今年准确率更是高达87%。但是用大数据预测股市却不能全信,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股民看到大数据分析后有从众心理,会影响股市的走向。本报记者蒋廷玉

  本报通讯员 杨芳

   延伸阅读

  专家学者在宁研讨大数据

  本报讯 22日,由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一届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企业运行效率建言献策。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已成为战略资产,成为未来国家和企业竞争、增长的基础。此次论坛上,政府部门、投资公司以及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前瞻性技术与系统平台、初创型企业培育、风险投资、大数据行业应用等,展开热烈讨论与辨析。专家们还积极为构建整合“政金产学研用”的“江苏大数据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吴红梅)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