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国专家竖大拇指的南京女技师 培养600多名高徒

27.02.2015  12:08
正在车间检查列车车体焊接质量的孙景南。 本报记者 殷学兵摄

龙虎网讯 “非常漂亮,非常完美!

一道技术含量极高的焊接工序结束后,一向瞧不起中国技师的外国专家,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她就是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职工、国际焊接师、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首席技师孙景南。不久前,她被评为2014年度南京“十大感动人物”。

喜欢这一行,再苦我也不后悔

几天前,记者在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见到孙景南时,一身工作服的她,正在检查列车车体的焊接质量。听说记者要采访她,44岁的孙景南莞尔一笑,谦虚地说:“这有什么值得宣传的呀!这一行是我的立身之本,就应该干好嘛。

禁不住记者的软磨硬泡,半个多小时后,不愿接受采访的她,这才愿意坐下来,跟记者“简单聊聊”。

还在我读职高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个焊工在焊接作业。当时的他,一手持面罩,一手持焊枪,焊接时,眼前弧花缤纷,很神气。那时,我就暗暗发誓,将来也要当一名焊工。”孙景南说,职高毕业后,正逢当时的浦镇车辆厂招工,因为是女孩,同在这家单位工作的父亲,就为她报了比较轻松的油漆工。孙景南得知后,随即背着父亲,到人事部门重新改报了焊工。

这种苦活,哪是女孩子干的,将来你会后悔的。”父亲发觉后,一个劲埋怨她。

我喜欢这一行,再苦我也不后悔!”孙景南回敬说。

不久,孙景南通过招工审核,如愿以偿地进了焊接组,当起学徒工。

考核结束,外国专家对她竖起大拇指

提起当年的徒弟孙景南,师傅张家美至今赞不绝口。

每道焊接工序,她都学得一丝不苟。稍有点不清楚,她都要刨根问底。”张家美回忆说,“每天下班后,别人都回家了,就她一个人留下来,找点废旧角铁,自己练习焊接。没见过这样的徒弟,就像着了魔。

因为我真的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一行。”孙景南说,那时候,她不仅跟师傅学,也跟技术好的同行学。

后来,她又购买焊接方面的技术书籍,结合学习实践,归纳、总结,以此提高自己的焊接技艺。

当徒弟一年多后,单位举行“青工技术比赛”,孙景南拿了第一,从此成为单位重大项目的生产骨干。

2000年,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承接上海明珠线城市轨道项目。孙景南与几位同事受单位指派,与法国焊工一起,参与铝合金车体制造焊接。

据悉,铝合金焊接技术含量很高,对焊工的手艺要求也很高。当时国际上的最高标准是欧标,此前,孙景南和她的不少同事经考核,也达到了这个标准。但阿尔斯通的专家不放心,一定要孙景南和她的同事到法国,现场接受焊接技术考核,取得对方颁发的上岗资格证后,才能接手焊接任务。

本来,人家对我们的手艺就不信任,到了现场后,发现其中还有我这个女的,就更加不高兴了,坚决要求把我排除出去。因为在欧洲,根本就没有女焊工。”孙景南说,“到了国外,我们就代表中国,不能让外国人瞧不起。于是,我就非常自信地对法国专家说,‘虽然我是女子,但我的技术不比男人差,而且是全世界最好的’。

当时,参与考取上岗证的,还有法国焊工。在考核“侧墙”焊接技术时,有位法国焊工表示难度太大,不能完成。孙景南一见,大声说道:“他不行,我行。”考核刚结束,现场的法国专家就向孙景南竖起大拇指:“非常漂亮,非常完美!

为单位培养600多名焊接高手

上海明珠线项目顺利完成后,孙景南又先后参与了“苏杭线”、“和谐号”等重大项目的铝合金车体制造焊接;并利用自身绝技,多次参与重大项目的焊接修复工作,如南京机场线、上海13号线底架地板焊接修复,上海10号线事故车底架端部横梁切换焊接修复、CRH6司机室侧门立柱与立柱盖板缺陷返修等,为单位和客户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中的孙景南能吃苦,肯动脑,不仅先后攻克了多项焊接技术空白,还参与编写了多部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与此同时,已成为国际焊接师的她,还为单位培养了600多名焊接人才,其中不少人取得了高级技师证书。

因为成绩突出,孙景南先后取得中国南车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首席技师等称号,并获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另外,她还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十佳文明职工”、南京好市民、南京“十大感动人物”获得者。

许多人认为,焊工的活又累又枯燥,我却不这么想。因为我把这项工作当艺术,每一次焊接,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艺术享受。因为我爱这个岗位……”谈起取得的成绩,孙景南这样说。

本报通讯员 王绍礼 本报记者 殷学兵

 

来源: 南京日报   编辑:叶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