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结对大户帮带大众创业 宿迁经开区走出特色扶贫路

03.12.2015  15:16

  中国江苏网12月3日讯 (记者姬智通讯员沈韬王晖)“我现在和儿子每人每个月都有1500元的收入,除了维持一家人的吃喝,还能余下一些钱来供孙子念书,再也不用仅靠政府低保度日了,生活越来越有盼头……”11月27日,家住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蔡乡徐庄村的郑丙和高兴地说。原来双目视力残疾的低收入户郑丙和,在乡政府和残联的帮助下不仅恢复了视力,还与儿子到离家不远的板皮厂上班。在宿迁经开区,像郑丙和这样由企业帮扶、大户带动脱贫的低收入户还有很多。

  市委常委、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步健在一次扶贫工作会办会上指出,要积极发动能人、经纪人作用,扶持大户,由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走出一条扶贫攻坚的特色路子。

   干部结对帮扶助摆脱贫困走富路

  “这里以前养过好几只鹅,是胡书记带人送给我们的,逢年过节的时她都会来。”昨日,小苏孟指着院子中的菜地兴奋地说。

  苏孟口中的“胡书记”就是原南蔡乡党委书记,现任宿迁经开区党工委委员、政社办主任胡明。低保户苏孟家是她挂钩帮扶的对象户。

  今年13岁的苏孟,家住南蔡乡路南村腊元组,母亲体弱多病,7年前父亲因车祸瘫痪在床,家中失去了唯一的劳动力。年幼的苏孟用稚嫩的双肩帮母亲分担家庭的重担。

  得知情况后,胡明迅速带着生活用品赶到了苏孟家,看到苏孟的母亲体弱多病,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不能离家外出工作,胡明立刻着手为苏孟家办理了低保,并在附近的乡板皮厂为她的母亲找了一份工作,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为了保证苏孟的正常学业,每到开学的时候,胡明总会为她送上学习费用和部分学习用品。”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近年来,宿迁经开区广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每名财政供养人员至少联系一户贫困户,做到每季度至少登门慰问一次,并做到重要节日必访、生产忙季必访、子女上学必访、生老病死必访、困难求助必访。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2个扶贫日,该区1814名帮扶人员共看望2536户贫困户,并为他们送上了总价值22万元的物资。在此基础上,该区还设立帮扶专项基金会,截至目前,共募集救助基金35万元,为绝对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区直10个部门与重点企业和贫困村挂钩,区领导分别联系帮扶贫困村,一些有实力的企业与省定经济薄弱村和特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围绕脱贫奔小康目标,实现结对精准帮扶。金田塑业、娃哈哈、渔歌子等企业分别与三棵树乡许圩居委会、杨圩居委会及南蔡乡苏圩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资金扶持、提供就业机会等多种形式帮扶困难群众,帮助经济薄弱村改善村容村貌、发展集体经济。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区20多家企业扶持经济薄弱村资金达100余万元,为低收入群众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南蔡、三棵树等乡19个村(居)低收入农户3534户10959人,已有3519户、10932人脱贫,脱贫率达99.8%。

   能人大户带小户带出长效脱贫路

  在南蔡乡苏黄村板材加工产业园,条块分明的板材加工厂,错落有致分布其中。杨斯义正埋头做工,见到记者到来,他笑着告诉记者,“现在每年有土地流转费、入股板材厂有分红,离家又近,还能赚到钱,真是太好了!

  今年60岁的杨斯义,本身患有轻度残疾,妻子患有乳腺癌,全靠低保维持生活。今年,他把家里的3亩地全都流转出去了,自己去打工赚钱,日子比以前“宽敞”了不少。杨斯义说,这一切都因为开发区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对低收入农户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依托宿迁经开区的发展氛围,部分农户抓住发展机遇,走上了先行致富的道路,成为了乡村(居)经济大户。管委会以及各乡社区根据大户的不同情况,筛选出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大户,政府给其适当的政策以及资金支持,帮助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通过大户和贫困户双向选择的方式,采取每个大户至少带动5名以上贫困户到其企业就业,并签订“军令状”,确保每户贫困户年家庭收入达2万元以上。当前,仅杨斯义所在的南蔡乡就有26名大户签订了“军令状”,带动150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宿迁强生纸管制造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强就是这26名大户之一。2005年,在外打工的高强为响应国家自主创业的号召,辞职并回到家乡创业,专业生产各类纸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企业于2014年成功转型升级,最终成为宿迁市规模较大的纸管制造企业。在得知政府动员能人大户带领低收入农户就业脱贫时,高强主动签订“军令状”,并带领5户低收入农户共同致富,杨青素就是其中的一户。在企业的帮扶之下,今年42岁的杨青素不仅找到了工作,学到了一门手艺,每个月还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赚钱的同时还可以就近照顾重病卧床的婆婆和正在读高中的女儿。

   自主创业闯新路迈上脱贫小康路

  “现在我的心情特别舒畅,家中也从‘负经济’走向了‘正经济’,再也没有当初贫困时的焦虑了。”昨日下午,在南蔡乡陈圩村圩东组,32岁的钱刚正在缝纫机前穿梭忙碌着。

  原来,几年前,钱刚的父亲早早病逝,母亲体弱多病,自己身体也不太好,家中没有收入来源,还欠下不少外债,生活较为贫困,是政府重点关注的扶贫对象。2011年,钱刚从朋友口中得知当地政府正在推广实施“三来一加”工程,让老百姓家门口就业创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钱刚用村里给的一万元扶贫贷款,从上海申请了一批帽子代加工,没想到,当年就净赚了一万多元。随后,他的帽子厂越做越大,成为当地有名的“三来一加”加工点,有近20名员工,每年纯收入就有五六万元。钱刚说,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鼓励群众创业先富,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和文件,营造了创业致富的良好氛围,给了他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他有信心在自主创业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扶贫先扶志,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区领导充分认识到,只有引导群众自主创业才能真正脱贫走上可持续致富之路。他们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多次召开就业创业推进会,鼓励更多的低收入群众参与创业大潮,推动“扶贫经济”向“致富经济”转变,“草根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低收入群体等、靠、要的观念,激发他们的致富激情和动力。一方面,抓住全民创业的良好契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一村一品一店”的号召,全力优化网络创业服务,整合全区电商人才优势,有针对性开展电商知识培训,指导更多青年通过网络创业,走上致富道路,并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新高地。另一方面,利用园区工业项目较多,企业发展迅猛的优势,与百姓创业结合,力推“三来一加”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带动留守老人、妇女及残疾人创业就业。

  他们还为低收入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就业自主创业技能,组织企业定期开展进村(居)招聘活动,解决贫困户家庭就地就业问题,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能力的家庭,通过贴息贷款,租借场地等形式给予扶持,民政、税务等部门对自主创业的企业、大户给予政策扶持和税收减免,增强贫困户创业源动力。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46.5万元,有692户居民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致富。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