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孩子是这个靖江女孩的牵挂

28.11.2017  06:41

15个小伙伴,单程12个小时,4天3晚,这是一场不会say goodbye的爱心之旅。”前天,靖江女孩施燕结束了第二次云南彝良之行。

4天时间,一半在路上。在彝良的官房小学,和孩子们虽只有2天短暂接触,却足够让施燕牵挂到下一次的相见。

送书给求知若渴的孩子

一进彝良

11月23日,施燕第二次奔赴彝良。她在微信上这样写道:“雪后的山上开满冰花,天气不是很好,气温低,小伙伴掉队,各种周转,但好在我们的目的地一致,心的方向一致,感恩遇见,感恩一切。”看得出,当地寒冷的天气也抵不住她对孩子们的思念。施燕记得,上一次到这里,是2014年3月,那也是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大山孩子的困境。

彝良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环境、土地都较为贫瘠,是云南有名的贫困县。2014年年初时,云南地区发生地震,彝良也未能幸免。施燕初到时,整个彝良正在灾后重建。毁坏的房屋、破败的窗户、群众愁苦的脸庞,满眼望去一片衰颓,尚在使用的一些校舍也只是简易搭建的房屋。

对志愿者们的到来,孩子们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兴奋和喜悦。施燕和志愿者们陪着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上体育课、一起画出梦想。笑笑闹闹中,彼此之间熟悉起来。当看到志愿者们带来的书籍,孩子们脸上的渴望与期盼溢于言表。施燕说,当发放书本时,他们视若珍宝,双手接过,所有的孩子都因为一本书雀跃不已。

那时候,她就深知,自己还会再踏上这片土地。

明亮的图书室投用了

二进彝良

时隔三年半,施燕再次来到这个贫困的山区。展现在她面前的,又是一番新景象。尽管山路一如既往崎岖,但当看到孩子们已经坐在舒适的图书室内看书、学习,她的内心无比喜悦和欣慰。和施燕一样,每个志愿者的内心都十分触动,因为这是大家筹谋已久的图书室。这所图书室,也是彝良荞山镇上唯一一个图书室。

孩子们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环境非常艰苦,而且急需课外读物。当时看到孩子们那求知若渴的眼神,大家就计划每年给孩子们捐100本图书。如今第一所图书室建成了,争取明年能够让第二所图书室也落成。”施燕说,她希望家中有闲置学生读物的热心人,可以将书寄给这群被大山困住的孩子。因为他们,真的比大家想象得还需要。

在彝良,不少家庭因为物质匮乏、青壮年病故、自然灾害等因素,很多孩子面临辍学窘境。通过官房小学的校长和老师,施燕获取了贫困学子的名单,随后带着志愿者们挨家挨户走访。2天时间、数十里山路、15名寒门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施燕一行人几乎不休息。“内心的匮乏比物质的缺乏更可怕。”施燕说,只有及时将这些孩子的实际情况反馈到志愿者群,孩子们才能更快得到帮扶。短短半天的爱心召集,15个孩子的全年学费都有了着落。上一次来时,已经有60个孩子与志愿者实现了结对帮扶。这次施燕接受大家嘱托,对部分孩子进行回访。让她高兴的是,刚刚被资助时还在上小学的几个孩子,眼下已经顺利到镇上的初中继续念书。

呼唤更多热心人加入

三个心愿

在施燕的圆梦计划表上,她细细列下了图书项目捐赠、帮困结对、热水设备三个项目。前两个,早在第一次来到大山时,她就在努力推进。而热水设备项目,则是这次彝良之旅的意外发现。

好想带他们洗一个热水澡,涂上润肤乳!”施燕说,官房小学有700名学生,虽然只有10名老师,但已经是当地较大的学校。这么多人的学校,却没有热水设备。2000米海拔水冷到结冰,200个住校的学生没有热水用,甚至喝的都是冰凉的生水。美术课时,她想帮一个孩子把手擦干净,结果擦了三张湿巾还是擦不干净。手上、脸上的黑色污渍,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清洗,孩子们整日都是“脏兮兮”地生活。

每每想到这个瞬间,施燕倍感辛酸。施燕说,当初真的没想到,仅仅一场培训课的机缘,会让她切身感受大山孩子的不易。当时,她们得知彝良孩子的情况,课后,几个要好的课友自发组成了一支队伍,争取尽自己的力量,让大山的孩子能够看到希望。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施燕说,随着爱心圈不断辐射,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加入到了他们的队伍中,从10多个人的团队发展壮大到100多人。但这还远远不够,等待被帮扶的孩子还有很多。她希望通过报纸,让更多人可以关注这群大山的孩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