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杀丛葬地周边环境明年将出新

26.11.2014  11:15

  大学生在普德寺大屠杀丛葬地上特殊党课

  大学生冒雨在普德寺悼念遇难同胞。 记者 高爱平 摄  

  为让90后多了解一点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昨日下午2点,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在普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石碑前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记者也从南京市文广新局获悉,明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7个国保单位,将上报国家文物总局之后,进行全面环境整治。

  【现场】

  普德寺丛葬地埋了9721具同胞尸体

  “1937年12月,日军在南京屠城,普德寺一带堆满了从南京城各地运来的尸体,从当年12月22日开始直到第二年10月30日,近一年时间,普德寺一带共埋葬了9721具遇难同胞的遗体。”昨日下午2点,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在普德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的墓碑前,手持野菊花,在老师的讲解下,上了一堂特殊党课。

  记者注意到,这个造型考究的纪念碑像合十的双手,据介绍由于这块纪念碑原建于普德寺寺庙处,所以碑形寓意僧众双手合十诵经,超度遇难者的亡灵。碑文上写着:“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案,我无辜同胞不幸遇难者逾三十万人。普德寺系我遇难同胞尸骨丛葬地之一,埋葬于此者共达九千七百二十一具,故亦称‘万人坑’,兹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特此刻石纪念,旨在告慰死者于地下,永励后生于来兹:不忘惨痛历史,立志振兴中华。

  【记忆】

  尸体被大卡车和小板车运了三四天

  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人员胡卓然向记者提供了一份1982年抽调从事丛葬地普查工作的雨花台区教师杨心佛写的《普德寺万人坑》。

  该文章中杨心佛采访了当年的见证人。据附近老人王国璋介绍,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后,他从江北来安回来,见家里房屋已被烧光,便在附近搭了两间草房,靠种菜糊口。

  大约在1938年春天二月底、三月初,他看见万国红十字会,从城内各地运来被侵华日军屠杀的同胞尸体,堆在雨花台西边山沟里,在沟上挖了一个约25米×25米的大坑,尸体是五个一排,五个一堆,横竖地铺在坑里,像火柴盒装火柴棒似的密密麻麻压在一起。

  文章记载,红十字会是用大卡车和小板车连续运了三四天,估计有几千具尸体,“地点就在当时普德村125号烈士陵园职工住宅楼的后山,”杨心佛在文章中写道,“他是亲眼看见,记得清清楚楚。”而且该位置也被当时住在普德村的老工人宋宝太确认,他并补充说:“是个斜十字沟,掩埋的尸体很多,不止几千具。

  【进展】

  明年纪念碑周边环境将全部出新

  记者昨日从南京市文广新局了解到,为了迎接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明年南京市将对包括普德寺在内的17处丛葬地进行环境整治。目前该项工作已经报国家文物总局批准,具体实施方案也正待审核。

  据文广新局介绍,届时丛葬地周边的环境将要出新,对于文物本体——纪念碑或纪念雕塑,将进行清洗,有的纪念碑周围的空地,将根据实际情况稍稍扩大,以供更多市民、游客进行凭吊。此外对于一些设置在绿植丛中或者楼宇角落的纪念碑将清理之后使其焕然一新,此外明年相关部门或将在纪念碑附近道路上设置指路牌、展示牌,方便市民找寻,也会利用展示牌更详细地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孙奕程 记者 范杰逊)

原标题: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