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寒潮”请提防这4种病

21.01.2016  10:29

  昨天是大寒,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之尾,“大寒”预示寒冷到极点。而裹挟着超低温、大范围雨雪的大寒潮也在此时不期而至。“大寒”撞上“大寒潮”到底会有多冷,极寒天气该如何安然过冬,快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症状1

  心慌、胸闷等

  诊断:心脑血管疾病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医师朱波表示,进入冬季,高血压、心绞痛、心衰、急性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尤其在气温骤降的时候要特别引起重视。

  ◆预防的正确做法:气温骤降时要及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人体头部的血管神经极为丰富,天气寒冷头部一旦暴露,就会使得血管收缩,不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容易诱发感冒和面部神经疾病;勤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波动厉害,要及时就诊; 适当锻炼身体,饮食均衡合理,保持心态平衡。

  症状2

  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史锁芳解释说,冬令时节大自然呈现“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之境,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急性扁桃体炎。

  ◆预防的正确做法:冬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室内,因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处于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可使用加湿器、取暖器和空调等;多喝白开水,保持呼吸道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雾霾天减少室外活动,外出戴口罩。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差的公共场所。

  症状3

  下肢及关节发凉

  诊断:“老寒腿

  天气变冷,要防寒痹,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寒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介绍说,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容易招致寒邪的侵袭,脉络凝涩,气血不通,形成淤血阻滞,不通则痛,逢寒加重。

  ◆预防的正确做法:首先应该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一旦发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一般说来,采用药物、针灸、按摩和理疗都是很有效的。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沈计荣主任提醒说,患有老寒腿的老年人冬季尤其要预防跌倒。

  症状4

  皮肤干燥、瘙痒

  诊断:皮肤瘙痒症

  皮肤干燥、瘙痒是冬季最常见的问题,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闵仲生主任介绍说,冬季气候干冷,很容易使皮肤表面的水分、化学物质流失,皮肤毛孔收缩,血流量减少,使皮肤失去很好的滋养,出现干燥瘙痒。

  ◆预防的正确做法:注意护理好肌肤,及时涂保湿霜,最好是医用护肤品,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润泽度;洗澡水温不可过热,肥皂要选用刺激性较小的,不可过度擦洗皮肤;体质怕冷、手足发凉、脉沉而弱,平时可多吃羊肉等温热食品,还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关注“怪病

  别把寒冷性红斑当冻疮

  最近南京气温骤降,市民王女士的面部、耳部以及腰部出现了一些水肿性丘疹和紫红斑,并伴有瘙痒和烧灼感。王女士以为自己得了冻疮,自行购买冻疮膏涂抹,但症状不仅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南京市第二医院皮肤科李子海医生接诊后,确认其患了寒冷性多形红斑。

  李子海医生介绍,寒冷性多形红斑是一种主要由寒冷引起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皮疹多发于四肢末端、面和耳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水肿性丘疹及中央有水疱的水肿性紫红斑,或可呈轻度出血性红斑,皮损多伴瘙痒。从外表看,寒冷性多形红斑的症状和冻疮很像。

  李医生提醒市民,预防本病的方法是在寒冷季节到来之前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另外还要注意肢体暴露部位的防寒保暖,切不可“美丽冻人”。要学会区分冻疮和该病的症状,以防耽误治疗。(李花 孙茜 嵇旭东 朱诺 苏丽萍)

  相关新闻

  中大医院周日增开半天门诊

  昨天,记者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获悉,该院决定从1月24日起,除每周一至周六正常门诊外,增加周日上午半天普通门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患者不仅可以在中大医院本部挂号,也可以避开本部挂号人多、排队时间长的麻烦,在新模范马路3号的中大医院北院门诊部直接挂中大医院本部的就诊号,患者还可以搭乘中大医院北院往返丁家桥本部的交通班车,前往本部就诊。据悉,周日门诊挂号时间为上午7:30-11:30,周日门诊开放时间为上午8:00-12:00。(李花 守勤)

  关注孩子

  娃娃感冒别忙吃药

  “世纪大寒潮”将来袭,从上周开始,气温已经进入持续下降阶段,不少婴幼儿因自身抵抗力弱以及适应能力不强而纷纷感冒。不少爸爸妈妈开始担忧,成年人可以不用药“”过去,但体弱的宝宝“”还是不“”?如果不用药又该如何处理?

  据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邱玉芳主任介绍,入冬后,感冒是儿童的易发病,部分体质差的宝宝,甚至三天两头生病。一般而言,感冒80%-90%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症状通常是逐渐出现,包括打喷嚏、流鼻涕、喉咙痛、咳嗽、喉咙有异物感,有些还会出现轻微的全身肌肉酸痛,成人感冒比较少出现发烧的症状,但是较小的婴儿及1至3岁的幼儿会较多出现发烧情况。

  感冒是众多呼吸道感染中最轻的一种,病程约需1周左右,感冒的宝宝活动力通常还不错,也较少出现腹泻、呕吐状况。但看到宝宝难受,爸爸妈妈会很担忧,常想用药来治疗。实际上,并没有针对性的特效药物,通常说的“感冒药”也只是缓解和控制症状罢了,如果实在需要用药,最好选用专门针对某一症状(如高温、流涕、鼻塞、咳嗽)的药,尽量避免使用复方药。

  此外,针对不同的症状,爸爸妈妈更应该学会的是如何来护理。

  咳嗽

  咳嗽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通常不主张给小宝宝药物镇咳,轻微的咳嗽,爸妈可以多给宝宝拍背,有助于排痰,小宝宝通常还不会把痰咳出来,吞咽下去的痰可经消化道通过大便排出。夜间睡觉时因鼻涕流到咽喉后部,可刺激引发咳嗽加重,有研究表明,睡前一勺蜂蜜可有效减轻咳嗽症状且有助睡眠。但蜂蜜可能诱发过敏,1周岁以内的宝宝慎用。可尝试将头部方向的床垫抬高(同样适用于溢奶严重的宝宝)。

  鼻塞

  通常不建议使用滴鼻液,或选不含麻黄素的滴鼻液/药。使鼻子通气的药物中多数含有麻黄素,滴药时由于鼻咽相通,药物会被宝宝咽下,麻黄素被宝宝身体吸收后,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如因鼻涕阻塞影响呼吸,可用吸鼻器把鼻涕吸出来,或用棉签蘸少量的清水(生理盐水)将它轻轻除去。如因鼻内黏膜肿胀影响呼吸,可用温毛巾敷于鼻根部缓解鼻塞症状。

  流涕

  宝宝皮肤很娇嫩,用柔软的手帕轻轻擦拭,擦拭多次会令宝宝不舒服,可在擦拭后用湿毛巾轻捂一下,再涂一点润肤乳,防止皮肤皴裂引发疼痛。用橄榄油等油脂薄薄地涂抹在清洁后的鼻腔内黏膜上,可以减少分泌物分泌。(苏丽萍 钱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