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大学生村官义务打造靖江“掌上外卖”

09.10.2015  12:36

 

图为“猎食”团队成员:孙静、毛佳丽、尤佳丽、蔡鹏。

 

这是一个方便、快捷的时代,无论是平日里忙碌的上班族,还是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男宅女们,都钟爱外卖这个便捷消费方式。但如果没有清晰的菜单,没有商家的电话,要点外卖就有点难了。近来,由我市四名大学生村官打造的“掌上外卖”APP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成为靖江“吃货”寻找美味的指南。

 

大学生村官开发“猎食”软件

 

在斜桥镇广福村工作的孙静是“掌上外卖”的发起人,她的初衷来源于几名大学生的“吐槽”。广福村紧邻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平日里学校学生只能选择在食堂就餐,一天,有个学生跟孙静说,食堂的菜品再丰富,吃个一年半载也会“味觉疲劳”,而且食堂的人特别多,每次都要排好长的队,如果有外卖换换口味就好了。

 

我们做过调查,有40%的学生叫过外卖。”孙静说,作为年轻的90后村官,孙静对学生们的想法深有感悟,于是“为学生们提供便利,将周边外卖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美好“蓝图”就浮现在她的眼前。

 

有了好的想法,没有靠谱的合伙人也不行,同一年考上村官的另外三名朋友便成了她的最佳人选。蔡鹏,能说会道;毛佳丽,心思缜密;尤佳丽,网络达人。他们给自己的小团队起了个形象生动的名字——“猎食”。今年6月,他们找到一家网络公司搭建了APP的基本框架,从刚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100多家美食店的入驻,他们为充实APP的内容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一有空闲时间就“搜罗”美食

 

村官平时工作都比较繁忙,他们只能利用节假日出去寻找有美食外卖的商家。国庆假期期间,“猎食”小分队来到步行街广场,四个人分头行动,挨家挨户走访商家,询问他们是否提供外卖服务,一个上午他们搜集了30多张外卖单。

 

搜集工作仅仅是第一步,回到家之后,他们将菜名和价格一一列出,找到合适的配图,再从操作后台传到APP上,每一家店的信息整理都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在这过程中,他们也曾遇到过质疑,有的商家觉得他们只是年轻人闹着玩,并不乐意介绍自己的店铺;也有的商家认为他们提供平台却不收费,肯定没有什么发展空间。每当这时他们就会认真地告诉对方,“我们是因为爱好而做这件事,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蔡鹏说,以前在外地曾出现过外卖平台提供的餐厅厨房卫生条件差,食物变质甚至无照经营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类问题,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会选择干净卫生、客流量较大的店铺,将店铺的相关证照都放到网络上,也会征集店里消费者的建议,把呼声较高的店铺推送到受众面前。

 

希望更多“食客”帮完善资源

 

很方便啊,选定餐馆,再挑选自己想吃的(食物名称)就可以提交订单,之后填上地址,留下手机号码,有特别的要求也能留言,整个过程只要一两分钟。”城区一商店的店员朱亚运由于店内不提供工作餐,他和同事们经常叫外卖,得知“掌上外卖”APP之后他便开始选择网上订餐。用餐之后,他会回到商家页面进行点评,填写自己的满意度,为更多人提供参考意见。

 

除了评论功能以外,用户自主上传也是APP的一大亮点,孙静认为四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调动普通消费者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就能获得充实的资源。“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写上店名、菜名,拍几张图片即可,就跟玩微信朋友圈差不多。”孙静拿起手机耐心地向记者演示。

 

谈到未来发展,孙静说制约他们发展最大的因素就是资金不足,尽管是公益行动,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款APP是他们的梦想。为了吸引顾客,他们常常会推出一些优惠活动,为老客户发微信红包等,这些都需要自己掏腰包。四个年轻人坦言,每一次的美食上线都有一些亲朋好友去捧场支持,这是他们前进的最大动力,未来也会继续做下去。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