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开展百位老党员及老教授寻访活动

23.07.2015  22:54

  中新网南京7月23日电(吴奕 刘浩 圣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4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暑假中,江苏大学理学院开展“寻访江大百位老党员、老教授”系列活动,70多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走出课堂,与江苏大学的老党员、老教授亲密交流,话党史、聊人生、谈做人。

  江苏大学是一所百年的老校,有着丰富的校史资源,其中许多优秀的老党员老教授对国家的教育事业、对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首批寻访活动共历时一个月,一共寻访30位老党员。

  于长乾是辽宁大连人,1951年,19岁的他便作为一名汽车兵奔赴朝鲜战场即刻投入战斗,并于1952年在朝鲜入党。

  “那时候敌军的飞机整天在天上转,而我们的装备却是小米加步枪。我们几乎是靠着肉体和精神作战。”于长乾告诉大学生们,装备的紧缺导致伤亡惨重,于长乾所在的汽车队在战争中不断从国内补给士兵,“天黑要赶一夜的路,我们通常连吃早饭的精力都没有就在天亮时昏睡过去。”几年的战争磨砺,和其他汽车兵一样,于长乾落上了胃出血的职业病。

  “经历过战争的人在生活上没有什么苛刻的要求,那时我们的唯一念头就是能活着回到祖国建设国家。”寻访中,于长乾动情地说。今年,于长乾已经83岁了,大学生们好奇地询问于老的养生秘诀,他笑着说:“我每天早晨要打两个小时的掼蛋、绕着大操场慢走五圈,中午睡一觉,下午喝茶、看报、看书。”规律的生活状态就是他长寿的秘诀。

  “信念、激情、实干、奉献”则江苏大学退休教授金树德的人生准则。他认为,人的一生一定要做到这八个字。“信念,从低处讲是为个人、为家庭,努力改善家庭经济条件,从高处讲,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情,就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充满激情和斗志,这样才能把一件事做好。人都要有奉献精神,不能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要有奉献国家、奉献群众的精神,这样的生活才能和谐。”金树德工作早期做喷灌实验时,没有封闭的实验室,为了得到更精确的实验数据,他和同事常常夜里一点钟起来做实验,因为镇江的风力只有在那个时候符合实验标准。“江大的流体中心之所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离不开无数个做实验的夜晚,离不开几代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从校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金树德毅然组织加入了关工委,关爱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仍然在为学校发展尽绵薄之力。在退休教师的努力下,现在的江苏大学关工委已经成为全省高校关工委的排头兵,在全国高校也俨然是一面旗帜。

  寻访中大学生各有收获,郭微微说,“老同志会为了一个用词跑来找我,他们用行动教会了我什么是认真、负责。这就是老党员、老教授们的情怀。”瞿林云感慨,“和平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会珍惜,而不是一味抱怨人生。

  活动负责人、大学生刘清雅告诉记者,寻访大学生身边的老教授、老教师,听老同志讲讲过去的事,是大学生向老同志学习的过程,能让大学生铭记党的历史使命,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努力学习,为党和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刘清雅表示今后寒暑假暑假,理学院会开展第二期寻访活动,把老党员、老教授的优秀精神记载和传承下去。

编辑: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