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大学就完了? 专家:高职院校课程更实际

11.07.2017  18:32

(原题目:高职院校是否靠教学逆袭)

又到了一年的高考意愿填报季,每年这个时候,高职院校总会受到考生和家长们的各种质疑。固然社会各方面都在强调技强人才的主要性,但当人们面对“本人家孩子”的事时,“能上大学就不去职校”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抉择。

然而,未几前的一份研究呈文显示,虽然在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方面高职院校较本科院校偏低,但是毕业生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满意度、中心课程评价、任课老师与学生交流程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本科院校。


这一数据引起了不少考生家庭和教育专家的关注,为何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否可以扭转人们对于高职的成见?

高职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高于本科

近年来,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探讨始终一直。有人说,假如能上本科就不要去读高职,一个本科学生的含金量怎么也比高职学生强;也有人说,近年来,二三本院校的办学品质还不如好的高职院校,与其上一个无用的差本科,不如去读高职学一门技术适用。

近日,麦可思研究院宣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对于母校的总体满意度方面,2016届本科毕业生满意度为91%,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为89%。

然而,在教学和课程设计方面,2016届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为87%,高职院校毕业生为89%;本科毕业生对于核心课程满意度评价为72%,高职毕业生为74%;本科院校在校生到课率为86%,高职高专院校到课率高达91%。

对此,麦可思研究院履行院长郭娇告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从2013届到2016届毕业生的反馈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学满意度已经持续4年晋升,从84%到89%。而且,这一指标每年都高于本科院校2到3个百分点,数据变化的原因包含实践环节、课程更新、核心课程以及师生交流这4个方面。

郭娇表示,“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能够看出本科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不管从毕业生还是在校生,无论从主观评估还是客观行动,不论是到课、考试这些学习进程里的投入仍是毕业后的反馈来看,高职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更高。

为何会涌现这样的差异?国家教育征询委员会委员陈宇表示,“这是因为高职高专课程更实际一些,他们教的内容可能更合乎他们工作的实际需要。

陈宇说:“高职高专教育自身有就业教育的特色。教学课程和实际生产结合得比拟严密,这也是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比较满意的一个起因,因为学生学了这个课程,到工作岗位上就可以用。

学生对上高职和上本科的期待不同

近年来,“大学无用论”和高职院校日渐回升的“人气”构成了赫然对照,不少职业院校校长因而认为,自己凭借教学内容就可以“碾压”本科院校,这一数据的呈现更是让高职院校有了“自豪”的资本。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理事长李志宏在接收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定位不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两者的期待也不同。

李志宏表示,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大学的冀望值会高一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局部可能是贫苦家庭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是他们入学的主要目标,人的盼望值不同,满意度也就不一样。

越是低层次的学校,老师们就越全身心投入教学。而在高档次的大学里,老师的重要精力不在教养上,而在搞科研上,然而,学生等待有更多优良的教学、院士直接授课,然而他们不精神的时候,学生的满足水平就有了落差。”李志宏说。

李志宏表示,高职高专院校更专一教学是值得肯定和激励的。“如今高职高专的生源越来越少,所以学校更会当真对待每个学生,避免学生退学。高职也需要借此建立自己的品牌,所以会更用心肠看待教学义务。当然,高职的文明气氛不如老牌大学,老牌大学可能成材率更高”。

通过《讲演》可以看出,对于教学工作的组成部门,考察中一项“2016届毕业生与任课教师课下交换程度”的成果显示,2016届有52%的毕业生与任课先生“每周至少一次”和“每月至少一次”课下交流,其中本科毕业生有23%与任课老师“每周至少一次”课下交流,低于高职高专毕业生(34%)。

对此,陈宇表示,这是两种教育模式的不同。“高职高专不仅要教知识实践,更重要的是教实际操作和工作本事,这不是讲一堂课就完了,还需要重复地训练,需要老师‘谆谆教诲’、手把手地教,交流多一些也是很畸形。但是,如今师生交流不够确切是本科院校的一个毛病”。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核心研讨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姜大源也以为,高职学生对课程满意是当然的,也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课程是工学联合,本科生则离工作实际较远。

姜大源表示,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等方面和本科院校比拟有上风。“本科院校的学生从高考200分到600分都有,但是差多少百分的学生用的课程系统和教材都是一样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学课程是‘躬行’的,不是‘纸上’的,这是高职教导胜利的处所”。

高职发展不要随着一般本科“乱跑

高职院校的教学受到学生的确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应成为鞭策高职院校改造发展的力气。

报告》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对于母校学生工作的满意度均为84%;本科毕业生对于母校生涯服务的满意度为86%,然而高职毕业生对此的满意度仅为84%;对于是否推举母校给亲朋挚友就读的比例,本科毕业生为68%,而高职毕业生仅为64%。

郭娇表示,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仍有需要改良的地方。“首先是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致,《报告》显示,49%的高职毕业生认为这是母校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本科为46%。其次是部分专业的核心课程满意度急需进步,以电子信息大类为例,核心课程满意度在高职各专业大类里最低,仅为65%,不仅低于高职总体程度(74%),也低于本科的工学(70%)”。

对此郭娇认为,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将来高职院校发展也应保持“特点”这两个字。

姜大源也表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决不能废弃自己的特点,“不要跟着普通本科乱跑”。“坚持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指不忘初心,要知足社会的需要,因为高职院校是需求导向的,不是升学导向的。

所以职业教育要坚持三条:第一,职业教育必需要走出去,为国度大策略服务;第二,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第三,职业教育要起到精准扶贫的功效,职业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扶贫方法。”姜大源说。

姜大源认为,每种教育模式都有自己培养的目的,不能一概而论。“高职教育不是培育科学家,而是大国工匠。一个人可以15岁当博士,但是一个15岁的人相对当不了大国工匠,大国工匠是须要长期积聚的”。

在坚持特色的同时,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也应有前瞻性。

陈宇表现,现在迷信技巧发展快,工业升级也十分快,产业构造正在变化,工厂里的出产技术在进级,生产在敏捷数字化、程序化、智慧化。在这种变更中,企业对工人的请求已经不限于控制更多的基本常识跟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工人对知识和技巧的把握要更加机动,更有自动性和发明性,更有翻新精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课程要追踪技术改革和科技发展,不断地调剂和改进,让学生掌握更新的技术,坚持他们的优势。”陈宇说。

本文起源:中国青年报 义务编纂:朱艾家BJS4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