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绿色发展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

10.12.2014  07:50

   

  绿树成荫,梨果飘香。大丰市大中镇恒北村已经成功迈进国家级生态村的行列。天蓝树绿的田园好风光自然成了百姓致富的摇钱树。恒北村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生态采摘、农家美食、真人CS游戏等特色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该村建设的“恒北人家”宾馆项目,几乎每天都有旅游团队开心入驻。

  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认为,恒北乡村能够迅速崛起,关键在生态。“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保的压力,这是任何地方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我始终坚信最美的地方,一定也是最富的地方。

  多年来,该市一直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战略资源加以经营,促进生态资源向产业资源转化,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双赢。

  像恒北村一样,该市众多镇村正在积极发展旅游产业。草庙镇将网络空间的QQ农场移植到现实田亩,依托“希望的田野”高效农业示范园,规划了一片片“小农场”,吸引游客前来“耕作”和“偷菜”。草堰镇建设的三元农庄设有生态垂钓区、尝鲜采摘区、特养欣赏区,以及真人CS游戏的拓展中心,是一个感受乡村民俗风情、体验有机种养殖的理想场所。数据显示,该市已先后建成3A级以上景区6个,四星级乡村旅游点3个。景区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卖卖茶叶蛋、卖卖矿泉水,都能赚大钱。

  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生态保护和修复创造了新的条件。新丰镇依托同丰村自然河道林网,规划建设了荷兰风情村。随着启动项目荷兰花海的建成运行,一条以赏花、种花、售花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产业链迅速形成。看到经济效益后,该镇迅速启动水体整治、植树造林等活动,修复提升沿线斗龙河等自然资源。

  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是“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另一个有效结合点。在“韭菜之乡”南阳镇,农民们邀请南农大的专家坐镇指导“把脉”,将生物降解菌技术应用到韭菜生产中,有效化解农药残留。目前,全市已累计有75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9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三品”认证面积达92万亩。

  有了这些生态特质,该市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打造品牌、扩大销售、占有市场上,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各类推介活动,全面对接城乡市场。裕华大蒜、东沙紫菜等农产品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民日报》发布消息称,该市是全国获得中国国际农博会金牌最多的县级市。上海江桥农产品市场,专门特设“大丰市无公害蔬菜直销区”。在这里,大丰蔬菜实行免检准入。“申河”大米、“裕华”蒜头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成为上海市民熟知的“名牌产品”、“放心食品”。

  记者采访发现,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正在逐步融合,形成互动并进之势。一方面,生态农业成为旅游观光的重要内容,草庙镇白玉蜗牛、牙獐等特色种养项目吸引了无数“看稀奇”的目光;另一方面,游客集聚,为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本月先后有5拨游客到新丰镇鼎丰村“团购”莴苣,“滞销”困局迅速突围。

  该市环保局局长夏恒林表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生态环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环境保护提供物质基础,在更高层次实现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好了,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民生幸福也会节节攀升。

   (蔡剑涛   陈怡 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