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划定271块生态红线区域

11.06.2015  13:44

  

  排排绿树,满目苍翠。停车小憩,时不时还能看见一两只野生动物。放眼望去,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画在绿中,绿色的记忆久久不能抹去。

  这是大丰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来,大自然给予的丰盈馈赠。这也是大丰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自己赢得的丰厚发展资本。近年来,大丰市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吹响“保护自然”集结号

  6月6日,在中华麋鹿园内,一年一度的鹿王争霸赛激烈上演,200多头雄性麋鹿在此角逐“王位”。如今,“麋鹿之乡”已经成为大丰市最闪亮的地方名片。麋鹿数量从最初的39头繁衍到现在的2000多头。麋鹿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种群数量最多的野生麋鹿园。

  麋鹿保护区的发展,只是大丰市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在大丰市漫长的生态发展历程中,从来不乏生动的实践和辉煌的业绩。而“保护自然环境,放大生态优势”则是这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的理念。近年来,大丰市发出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最强音”:生态资源就是大丰发展的最大资本,决不能用破坏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同时要转变发展方式,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本”。

  生态红线是生态保护的第一道“屏障”。大丰市制订《大丰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实施方案》,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划定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水利调蓄区等6类271块生态红线区域。其中省级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1212.6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64%;市镇级生态红线区域面积260.9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53%。在珍禽自然保护区第二轮调整中,核心区2万多亩鱼塘“退渔还湿”全部到位。在沿海开发中,大丰市坚持节点开发,严格执行生态功能规划,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护绿”之余,“造绿”也没有停歇。大丰市实施以绿化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在现有省级森林公园基础上,扩建1万亩林地。建成西郊生态、东方湿地、银杏湖等8个市民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41.99%,公园绿地绿化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80%。2014年全市新增成片造林面积2.25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160公里。

  水源保护是生态建设的直接体现。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大丰市打响“清水走廊”建设的攻坚战,全面开展通榆河专项整治行动,清理岸边畜禽养殖场、沙石货场等,建成新团河备用水源,完成城乡自来水深化处理工程,投资1.2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联丰污水处理厂,通榆河两侧5公里范围内严禁新上任何污染项目,坚决不设一个排污口,城乡居民供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奏响“生态发展”新乐章

  大中镇恒北村已经成功迈进国家级生态村的行列。天蓝树绿的田园好风光自然成了百姓致富的“摇钱树”。恒北村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生态采摘、农家美食、真人CS游戏等特色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该村党委书记李晓霞认为,恒北乡村能够迅速崛起,关键在“生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增长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大丰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和发展力,把生态资源变成产业资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用“生态致富”培育全新的“生态价值观”。

  生态工业蓬勃兴起。大丰市充分发挥风能、光能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风电、光电为主体的新能源及其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风科技风电装机容量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风电产业园建成“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互补”绿色能源基地。同时,充分发挥滩涂、海洋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海洋生物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在江苏沿海率先建成海洋产业研究院,海洋生物产业园建成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区,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园建成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生态农业硕果累累。大丰市建成江苏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有机大米、荠菜、紫菜三大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市85%以上耕地生产的都是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主要农产品中21个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6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241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三品”总数列盐城各县(市、区)前茅。

  生态旅游十分出彩。“请到麋鹿故乡来——大丰好玩呢! ”这句响亮的邀请,频繁出现在全国各大媒体中。大丰市充分发挥滩涂湿地和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海洋世界、大丰港动物园及大熊猫乐园、荷兰花海、恒北梨园、中华麋鹿园等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2014年,全市共吸引海内外游客5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

   擂响“综合整治”战鼓声

  小河流淌、村道纵横、绿阴环绕、干渠交错、支渠密布……走进大丰市农村,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天蓝”、“地绿”、“水清”、“城美”的美好愿景渐次呈现在城乡群众面前,有力地诠释着这座城市幸福的生活景象。

  放眼原野,一幅和谐灵动的生态美景跃然入眼。这是大丰市大力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最好收获。数据显示,大丰市共建成垃圾中转站12座、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9个,新建垃圾房3.3万座,配备管理和保洁人员近2000名。累计投入12.3亿元,疏浚市属骨干河道和镇(区)大中河道82条,清杂中小沟1187条。新建加压站16座,铺设市到镇区域供水主管道168公里、镇到村管网638公里、村到户管网6300多公里,在苏北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被表彰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

  步入工业园区,绿树成荫,芳草如织。从当初的立足于“”到现在的立足于“”,大丰市不断提高项目落地门槛,凡是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项目,投资再大、挣钱再多坚决不要,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发展立市模式到生态绿色产业立市的质的转变,2014年全市因环保不符合要求否决或劝退项目近30个。同时,大丰市在工业园区环保整治上不遗余力,重点实施园区工业有机废气污染、市区餐饮油烟污染和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与南京大学环境保护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合作,对华丰工业园区企业进行专项整治。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园区卫生防护距离内居民全部搬迁到位,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0家,污水集中处理厂、集中供热中心、危废集中处置中心、环境监测大楼等建成投运,生态防护林基本建成。工业园区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顾晶晶 张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