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老男孩打造“多肉王国”

26.11.2015  10:54

 

图为朱朝晖在挑拣多肉里的虫子。 张金玲摄

 

 

傲娇的雪莲、俗称“夏必死”的小红衣、粉姬老桩……这些多肉世界里的名品,就躺在柏木华荣花木市场东侧的一个大棚里。让人想不到的是,它们的主人竟是一位已为人父的80后老男孩。

 

网购多肉掉“肉坑

 

两年前,家住城区真武河旁的朱朝晖看着自家的书桌,觉得空落落的,就想着买些小绿植给书桌增色。他试着在网上搜索,无意间看到了呆萌的多肉植物,觉得样子实在可爱惹人,就买了几盆回来试养。

 

这个无心插柳的开始,让他慢慢掉进了深不见底的“肉坑”。最初为了养好几盆入门级的多肉,他在多肉群、多肉论坛里流连忘返,发现存世的多肉品种竟然超万种,千姿百态、颜色如宝石如糖果的多肉世界,让他对这些未知的美好充满了好奇。

 

那时候,已经29岁的朱朝晖,竟然像孩子般执拗起来,走上了“集肉”的不归路。种植多肉的前几个月,除去上班,他的闲暇时光基本跟肉肉们泡在一起。小苗生根,成株长成,旧叶落下,新叶抽出,或开花,或结果,日日夜夜,四季变化,他都经历着、目睹着、记录着。

 

很快,家中三楼的阳台被这个奶爸占领,所有的多肉分门别类插着标签,一旁的育苗盆里还叶插着多肉叶片,培植多肉小苗。

 

自家阳台成了“多肉王国

 

经年累月的生长,不间断的收集,小小的阳台已经容纳不下日渐壮大的多肉大军。要让肉肉们有充足的生长空间,朱朝晖只能自己动手,在家中搭起了一个小型的多肉棚,将心爱的肉肉安置在棚里遮雨挡光。

 

这样的空间并未持续多久,随着朱朝晖不断与“肉友”们深入交流,他发现自己对多肉的认识和需求也不断增加,看着“肉友”们晒出的多肉大棚,他心里的梦想越来越具象化,也一天比一天想让梦想走进现实。

 

几个月前,他自掏腰包,租下了柏木华荣花木市场的一处大棚,从平整土地、填土、搭建大棚、制作花架、设计工作区到最终呈现,每一个环节他都参与,这样一土一木搭建而成的多肉大棚,才是他心中的“梦想王国”。

 

虽然大棚只有100多平方米,但对于迷你可爱的多肉来说,已经是豪宅。加上控温控湿的环境,近1000盆多肉植物到了这里,都开始汲取充分的日照和养分,卯着劲生长。

 

培植韩国多肉销往台湾

 

也许玩多肉的人都是这么水到渠成,当你的多肉养得有名气后,自然就会有很多“肉友”慕名求购,慢慢地就被逼着走上了“卖肉”路。

 

对朱朝晖来说也是如此,在多肉大棚搭建的同时,他和韩国多肉供应商联系上,很多在韩国培育出的多肉名品,不断漂洋过海来到靖江,让很多靖江肉友激动不已。近几个月来他开起了网店,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也开始有意无意地发一些多肉信息,生意自然就上了门。短短数月,他的客户已经累积到200多个。最远甚至卖到了台湾、新疆、宁夏等地。

 

即便现在开始做多肉生意,朱朝晖也始终抱着边玩边分享的心态。一颗近30头的白菊老桩,他成天凝视把玩,始终舍不得卖出,直到一位和他相交多年的肉友提出想买,才忍痛割爱。虽然这株老桩卖出了高价,但在他看来,如果是不懂多肉、没有耐心和真心对待多肉的人想买,就算出价再高,他也不会卖。

 

每次售出多肉,他都会叮嘱买家养护事项,生怕辛苦养育的小肉被不懂行的人糟蹋。为了保证自家多肉卖出后的成活率,他还从上海找回了很多赤玉土、蛭石、珍珠岩、泥炭等杀菌后按比例调配,研制出独家多肉土,保证多肉根系透气,营养也足够。

 

在朱朝晖的“多肉王国”,买卖是次要的,他和家人都深知要付出无尽的精力,但是每次看到从韩国新鲜空运回来的艳丽多肉,所有的苦累都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