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执业盼“单位人”变“社会人”

15.01.2015  10:12
多点执业盼“单位人”变“社会人”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5部门联合发文推动,但医生分身乏术医院不愿放人——

  新华报业网讯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近日出台《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医师合理流动,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鼓励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允许医生多点执业其实已经算不上“新闻”。早在2009年、2012年、2014年,国家卫生部等就相继出台过类似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此后,全国多地也都开展试点工作,但5年多时间过去了,医生多点执业在全国各地都受到冷遇,许多医院甚至连一名医生也没有提出申请。据广东省卫计委去年底统计,全省16万多名注册医师中,试点4年多来仅有3800多人申请,这在全国算比较多的省份。

  江苏也一直鼓励医生多点执业。2010年推出“医生多点执业”政策,2011年8月1日还推出《江苏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然而这一政策并未受到医生“热捧”。据省卫计委提供的2013年底统计数字:全省只有430多人办理医师多点执业,其中申请到基层社区服务中心的占80多人次,申请到农村卫生院的有18人次;南京市1.9万多名执业医师中,申请多点执业的不足30人,且多数是退休返聘的老医生,公立医院在职医生一个也没有。

  与前几次国家出台的政策相比,此次五部门出台新政策不乏亮点,原来规定只有副高和正高职称的专家才能参加多点执业,而现在放宽到主治及以上职称医生都可以。然而,记者在昨天的采访中,多数医院领导都回避这个话题。一位不愿意具名的院领导说,从理论上讲,医生多点执业,有助于统筹共享医疗资源,方便百姓看病,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然而,在当下,条件上尚不具备,因为我们国家的医生并不像欧美国家医生那样多数是自由执业者,不固定隶属哪家医院。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这样的大医院,稍有点名气的专家非常忙碌,专家临床与教学、科研任务排得满满的,往往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是稀缺资源,没时间“多点执业”。而一般小医院不出名医生、低年资医生多点执业没意义,下级医院也不会请他们去执业。

  “多点执业”推行遇阻,其根子还在医生都是“单位人”,医生还属于体制下的事业编制,享受所在医院的工资、福利待遇。“我们医院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却要让其它医院共享,多点执业,说难听点是医生自己‘捞外快’,一般单位都是难以接受的。”一家医院院长对记者坦陈,医生培养周期长、后期投入大,如果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一般医院干脆花钱聘用大医院专家得了,何必费事劳神自己培养。

  医师多点执业此前实行的是审批制,而本次新政有望打破这一壁垒,新政中明确提出探索“备案”管理可行性,备案管理只需要登记,不再需要批准,这意味着以后医生要多点执业只需跟医院“打个招呼”就可以了,自由程度更高。

  还有医生担心外出“多点执业”会影响自己晋升职称、发放福利待遇等。省内一位医生说,“端人家的碗,就得受人家管”,你在医院上班,就得老老实实努力工作,外出会诊只能偶尔为之,如果经常多点执业,医院领导会怎么看?会不会在晋级、升职称、发福利等方面给“小鞋穿”?这是大多数医生心理上难以越过的一道坎。昨天,记者联系到一位私下“走穴”的医生蒋婷(化名),拥有博士学位的她是位儿科医生,每周值3个半天门诊,时间比较富余,于是有民营医院经常邀请她去“会诊”,这样的状况已有半年多,她很想光明正大地多点执业,但最终也没敢公开向医院提出多点执业申请。

  据南京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胡晓翔处长介绍,目前来看,只有不被单位重视的、退到二线闲暇时间比较多的、身体状况和精力比较充沛的医生,才会有多点执业的需求,一般医生不可能、也没有这样精力多点执业。

  “多点执业看似是个医疗问题,其实是个社会体制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胡晓翔认为,要多点执业,首先要打破行政体制束缚;其次,要破除狭隘观念束缚,医院领导要摒弃医生是“单位人”的观念,让其变为“社会人”,多为医生提供开展医疗活动的平台。医生也要转变不愿或不敢冒风险的想法,只有更多的医生敢于多点执业,才会推动医改政策顺利落地。本报记者仲崇山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