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多渔民无房却欠电费 身份疑被盗用

30.03.2015  18:33

  最近,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冲山村居民缪根弟向记者反映自己遭遇的一件蹊跷事:他收到欠缴电费的通知,但补缴时意外发现,欠缴电费的房子闻所未闻,却在他名下。

  据了解,类似他这般遭遇的,当地还有几十户居民。记者调查发现,冲山村部分居民“被欠电费”的情况,与2008年前后光福镇冲山村为解决渔民上岸定居问题而在当地兴建的一批渔民安置房有关。

  收到欠费通知,才发现自己名下还有这么套房子

  缪根弟告诉记者,去年6月初,村里的抄表电工找到他,说他家里欠电费了,让他赶紧补交。缪根弟一家租住在冲山村一条街道旁的房子里,每月租金500元。另外,他父亲在村上有一处老房子,缪根弟一家曾住在里面。缪根弟说,起先以为是这两处房子欠电费,立即到光福镇上的供电营业厅去补交。谁知,在供电营业厅详细一问,不是这两处房子,欠电费的是冲山村的“新渔村5-1号”。

  在缪根弟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新渔村5-1号。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幢三层的单体小别墅。周边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化丰富,几十步外是风光秀丽的太湖。在缪根弟从光福镇供电营业厅拿到的电费缴费卡上,清楚印着这处房子的电表用户就是他本人。

  记者从供电部门找到新渔村5-1号新装电表时的有关材料。其中有一份“苏州供电公司照明用户新装(增容)供电工作传票”显示,办理时间为2007年11月22日,户名是缪根弟,地址是冲山新渔村5-1。其他材料包括,缪根弟本人署名的一份“用电申请”,居民供用电合同,苏州供电公司照明用户用电登记表,他的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等等。材料上的身份证号码,与缪根弟的身份证号码完全一致。

  但缪根弟坚称,自己从来没写过“用电申请”,更没用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等,为新渔村5-1号办理过新装电表。“实际上,在我知道欠电费前,根本不知道自己与新渔村5-1号有什么关系。

  不少人有类似经历,疑村里冒用名义装电表

  冲山村当地还有其他人有着类似遭遇。

  居民顾月勤“欠电费”的房子是新渔村7-3号,居民周冬妹“欠电费”的房子是新渔村7-4号。两人告诉记者,也是在接到抄表电工通知后,才知道自己欠电费了,到供电营业厅一问,发现欠电费的房子不是自己的,而房子对应电费缴费卡上却写着自己名字(新渔村7-3号的电费卡上是顾月勤丈夫的名字)。她们也都否认,曾以自己名义为这两处房子装过电表。

  采访中,缪根弟、顾月勤、周冬妹及多名居民(包括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退休村干部)告诉记者,在当地没房子却欠电费,有类似遭遇的共有三四十户居民。他们原先都是渔民。

  去年4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过冲山村多名渔民没房子却欠电费的事。报道称:“2008年为解决渔民上岸定居,光福镇冲山村为当地渔民建了150套安置房。结果,这些安置房建好后,有30多套被人违规出售,而真正需要安置的渔民却一直未拿到安置房。”文中提到渔民没房欠电费的原因,村负责人称,村里为了给安置房装电表,临时借用了渔民的名额。

  记者采访时,光福镇供电营业厅一名姓马的负责人证实,冲山村渔民安置房的电表是村里统一申请开户安装的。营业厅另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如果他人代办装电表,必须在身份证复印件上写明,还要有本人签名。

  但在新渔村5-1号装电表的材料里,缪根弟的身份证复印件和户口本复印件上都没有他的签名。他反复坚称,既没有本人申请安装电表,也没有让别人代办过。

  是不是村里冒用缪根弟的名义,为新渔村5-1号安装电表?

  被冒用名义装电表,居民疑其中有更深问题

  问题似乎不仅于此。

  缪根弟告诉记者,他早知道村里为渔民建造安置房的事。2007年6月,为申请安置房,他向村里递交过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等材料。他说,村里后来回复他,因为他父亲有一套老房子,所以申请没通过。

  顾月勤说,她家在2007年6月20日,向村里打报告申请安置房并递交有关材料,但一直没得到回音,村里也一直没安排安置房。目前,顾月勤的丈夫在外打工,她自己仍住在渔船上,夏热冬冷,老鼠出没,用电不方便,条件很艰苦。

  也是渔民出身的周冬妹情况稍有不同。她是2013年才开始申请安置房的,去年3月向村里交了6万多元,但去年7月同一批申请的人拿到了房子,她的申请却被驳回。她打听到的说法是,政府在审查申请资格时,发现已经给她安排过安置房,所以不能再次安排。她说:“我根本不知道前面已经分配安置房,现在还是租房住。

  就像新渔村5-1号,新渔村7-3号、7-4号也是小别墅,与前者只隔着几十米,周围一片都是类似结构的几十幢房子。缪根弟、顾月勤、周冬妹对记者说:“我们怀疑,村里偷偷用我们名义安装电表的三幢房子,可能就是本该安排给我们的安置房。村里没告诉我们。如果不是收到欠电费通知,还不会发现问题。

  在新渔村5-1号安装电表的材料里,有一份缪根弟署名的“用电申请”,写到“因本家庭无房屋,经村里协调在村安居工程中安排安居房一套,目前正急需安装通电,待通电结束后,本人将搬迁接收交付使用,因此申请……”缪根弟再三否认这份申请是他写的,称原以为自己不符合申请条件,不知会有一套安置(居)房。

  记者来到新渔村5-1号门前时,院子大门被一把铜锁锁住。隔着院子栏杆看进去,房子窗户上挂着窗帘,看不清里面详情。缪根弟说,他曾经与买下这处房子的人交涉过,对方不是村里人,自称买房花了80多万元。据顾月勤、周冬妹说,新渔村7-3号、7-4号,也被非村里人买下。

  根据安装电表的有关材料,新渔村5-1号是分配给缪根弟的安置房。为证实这一点,记者和他一起到光福镇国土所,查询这套房子的宅基地证,但被拒绝。

  “如果安装电表的材料不是我提供的,房子与我无关,是谁冒用我的名义,又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安装电表的材料是我提供的,说明有一套安置房,为什么我不知情,不可能有房不认吧?”“如果房子是我的,又是谁瞒着我,把房子卖给别人?”缪根弟这样问。(周倜)

编辑: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