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多措并举推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

03.06.2015  09:46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在扬州市起步比较早,2006年省局就在邗江区公道镇召开现场会进行示范推广。目前,此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群众广泛接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2014年,全市麦秸秆和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率分别为83.6%、52.5%。扬州市在推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工作上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行政推动到位。   

  扬州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组长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并将以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主的综合利用列入农业农村综合考核目标,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夏秋大忙期间,县(市、区)四套班子成员每人分片挂钩乡镇,定期督查,形成全面推动的工作氛围。  

   二、突出重点,机具保障到位。  

  积极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效应,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开展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和省作业补助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发展秸秆还田机械。截至2014年底,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019台,其中75马力以上拖拉机4827台,基本满足全市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机具需求。同时,各级农机部门根据机具保有量和使用情况,对大中型拖拉机和秸秆还田机欠缺的地区,及时组织调配,夏秋两季共组织调配300多台套还田机械在本市开展跨区作业。稻麦机收期间,在进入扬州的主要入口和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出入较为频繁的路段设立检查站,要求收割机必须具备切碎装置,下田作业的收割机必须开启切碎装置,对于未安装或者未开启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一律禁止下田作业。各地还成立巡查组巡回各乡镇、村组开展检查,共检查联合收割机1800多台次,对未安装切碎装置的帮助其联系安装。 

        三、严格监管,作业质量到位。  

  全市已连续5年狠抓以水稻机插秧、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农机化作业质量。自2011年起,多次与市农委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加大对水稻机插秧和秸秆还田等环节作业质量的监管,同时,每年印发近万份“给全市农机手的一封信”,利用农机科技下乡、农机年检年审等机会发放到农机手手中,督促其按照规定的作业规程进行还田作业。夏秋大忙期间,市局联合市农委、市放心消费创建办公室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的麦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质量进行实地检查,并向各地党委、政府通报检查结果。各地农机部门也通过开展县乡作业质量巡查、聘请村级作业质量监督员等有效措施,建立监管体制、健全监管网络,不断提升作业质量监管能力。 

      四、强化服务,培训指导到位。  

  大忙前,全市各地农机部门采取集中辅导和分片定点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新机手的技术培训,提高机手的操作技能。市局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实践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的种田大户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巡回技术宣讲活动,为广大农民、农机手及村组干部详细讲解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路线、关键环节、配套农艺措施和操作方法。2014年,全市共举办培训班213期,培训16900人次。大忙开始后,市局组织的专家指导小组和各地组织成立的技术指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指导农民正确使用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 

   五、注重创新,集成技术到位。  

  重视抓好麦秸秆还田与机插秧、稻秸秆还田与机条播两项集成技术推广,连续多年开展两项集成技术示范乡镇的创建活动,市财政安排111万元奖补资金在全市高标准建设27个秸秆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条播技术示范乡镇,各县(市、区)也积极选点建设示范方、示范片,引导农民群众应用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集成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条播技术。去年,市、县农机局选择了20多个犁翻还田与机条播集成技术示范点,为今年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