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联手多家媒体救助云南重病女孩李蝶琼

11.02.2015  16:05

  

  在病床上认真学习的李蝶琼。

    一对可怜姐妹

  今年,姐姐18岁,妹妹14岁,一个刚要成年的大娃娃带着一个未成年的小娃娃,如果在正常家庭,正好是一家人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时节。但对于出生在云南富源县后所镇一个贫困乡村的李叠和李蝶琼姐妹来说,这样的日子过早的离开了她们。这一切的不幸,来源于童年时家庭的不幸和妹妹的一场大病,正是这场大病,摧毁了她们幸福的生活。

  李叠姐妹还很小的时候,妈妈离家出走抛弃了她们,她们没有了正常孩子的童年幸福生活。而爸爸,在听说小女儿得了结核、肠瘘等需要巨额医疗费用才能救治的病后,也不见了踪影。现在家里就剩69岁的爷爷,一家人靠爷爷每月50元的低保和养老金过日子。

  2013年,13岁的李蝶琼因腹部疼痛在当地医院未确诊病因,病情持续加重,后因高烧导致肺结核,之后引发肠穿孔。因家庭贫困,李蝶琼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恶化,急剧消瘦,1.65米的她体重才有30多公斤。

  远在外地打工的姐姐李叠闻讯赶回来照顾妹妹,从富源到曲靖再到昆明,姐姐一路陪伴妹妹求医,其中艰辛外人无法体会。面对破碎的家庭和巨额的医疗费用,姐妹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姐姐李叠却不愿就此放弃妹妹,她说:“我不能没有这个妹妹,只要能救妹妹,就是卖肾,我也要治好妹妹……

  2013年12月,为了挽救妹妹的生命,17岁的姐姐背着13岁重病的妹妹到昆明求医,这对小姐妹的不幸遭遇先后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关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新网、春城晚报、云南网、云南政协报、昆明信息港、金碧坊等20多家媒体及社区论坛进行报道,呼吁社会爱心帮助。经媒体报道后,云南省慈善总会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款,重病的李蝶琼终于得以进入医院治疗,因云南相关医院水平有限,小蝶琼在昆明住院花光了爱心人士捐赠的医疗费,只能出院回家。

  

  医生悉心照料李蝶琼。

    两地媒体接力

  2014年9月,妹妹病情恶化,生命垂危。焦急的李叠打听到南京的医院可以治好妹妹的病,决定再次带着妹妹远行踏上救命之路,但面临的巨额医疗费让姐妹俩非常无助。

  为呼吁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帮助李蝶琼,新华网云南频道、江苏频道开启爱心接力报道,都为李蝶琼开设了专栏。新华网表示, 帮扶弱者,传递社会正能量,这是一个媒体应尽的责任。现在,不止是云南频道和江苏频道在爱心接力救助小蝶琼,其他媒体也在一起关注她们,呼吁社会各方向被贫困和疾病双重折磨的小姐妹伸出援手。

  2014年10月18日下午,在昆明几位爱心人士帮助下,李蝶琼姐妹坐上昆明开往南京的火车。10月20日到达到南京后,新华网江苏频道记者接过爱心接力棒,从车站接到了李蝶琼姐妹。在江苏频道和医院的帮助下,李蝶琼顺利在南京军区总院住院治疗。新华网江苏频道第一时间发出《山区女孩千里来宁寻医救妹 云南江苏爱心大接力》、《大爱无声:对小蝶琼的关爱请“静静地来”》等多篇报道,呼吁爱心人士伸出援手,帮助小蝶琼度过难关。与此同时,云南、江苏两地媒体联动,一起为李蝶琼呐喊加油。

  据统计,在新华网江苏频道、新华网云南频道及《云南政协报》、《现代快报》等媒体的帮助下,从2014年10月21日至11月27日,云南、江苏两地的爱心人士共为李蝶琼捐款20余万元,后续一直还有善款进入爱心账号。

  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经过一个月多月的精心治疗后,李蝶琼病情有所好转,但因长期营养不良,身体非常虚弱,体重太轻,暂时不能做手术。为节省医疗费用,姐妹俩于12月27日离开南京,29日早晨回到曲靖,住进了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15楼胃肠科静养。

  随后,曲靖媒体继续接力,进行跟踪关注报道,《滇池晨报》曲靖记者站记者邵博采写了《不放弃任何希望 姐妹相惜共渡难关 》的报道,《曲靖日报》记者李琳娥做了《妹妹患重病 姐姐不离不弃守候 》的报道,呼吁社会爱心救助这对可怜姐妹。

  

  姐妹情深

    多方努力救助

  李蝶琼姐妹的不幸遭遇经全国(特别是云南、江苏)各大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云南慈善总会、南京慈善总会;昆明市重庆商会、南京军区总医院、南京火车站“158”雷锋服务站等单位和爱心网友纷纷为小蝶琼伸出援手。同时,新华网、《云南政协报》,《现代快报》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捐款方式,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解囊相助。

  现在,住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科的李蝶琼,通过2个多月的静养,正在朝着南京军区总院期望做手术的身体条件发展,体重由30多公斤增加到目前的46公斤。李蝶琼的主治医生介绍,医院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护理方案,包括提供双套管进行腹腔浓肿引流、对浓腔引流管进行日常维护、通过医学途径提供肠内营养支持等。笔者采访时,正好遇到两组在帮助李蝶琼进行护理的医护人员,一组负责每天对引流管进行更换消毒,另外一组要进行每天三次的灌肠通便。

  李蝶琼的乐观、坚强感染了很多人。采访过她的《曲靖日报》记者李琳娥说,如果不是看到她躺在病床上,身上插着各种各样的医疗管子,根本看不出是个生病的孩子。如今,每天进行完医疗护理、吊完针水后,爱学习的李蝶琼,总会拿出前些天和姐姐一起到书店买来的8年级寒假作业做。她说,等病好了,她还要到学校继续学习,长大了报答关心和帮助她的好心人。而在她放寒假作业的包中,笔者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本草纲目》。询问之下,她说是到书店买8年级的寒假作业时刚好看到《本草纲目》就一起买了,希望从书中自学一些医学知识,帮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看到姐姐李叠时,她还没从搭在妹妹病床边的小床上醒来。每天从疲惫中醒来的她,还要为妹妹做手术的费用着急。一个多月前,看到妹妹身体恢复不错,并且平常只是上午医生进行医护操作时需要照顾妹妹,其他时间妹妹已能自己照顾自己,李叠决定找份工作为妹妹挣医疗费。她在医院附近找了一个帮服装店卖衣服的工作,一个月有1000多块钱。从此,李叠每天奔波在医院和服装店之间。而69岁的爷爷听说李叠到服装店去上班,放心不下,10多天前也来到医院陪护小孙女,三个人在一起,偶尔也有乐子,但更多的是忧愁。他们都不知道李蝶琼什么时候能和正常孩子一样进入学校读书,更不知道到3月份后,做手术还差的10多万元钱在哪。(马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