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名聋儿经康复训练回归正常学校

04.03.2016  10:39

 

图为妇幼中心医生在佳佳幼儿园为儿童检查听力。严云秋摄

 

3月3日是全国第十七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昨天上午,市残联、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辅具适配中心、市妇幼中心在佳佳幼儿园举行爱耳宣传活动,普及耳科保健知识,免费为小朋友检查耳部疾病,培养幼儿爱耳、护耳意识,增进健康用耳习惯养成。

 

先天性耳聋出生就可查

 

记者从市妇幼中心获悉,我市每个新生儿在出生时都会接受听力筛查,因此,很大一部分先天性聋儿可以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被发现。近年来,在我市新生儿听力初筛检查中,约15%的新生儿存在听力异常。

 

市妇幼中心医生提醒,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内的初筛,这是第一关,“初筛未通过”的一定要重视,42天后要进行复查。经过42天的生长,大部分新生儿的听力都会趋于正常,但在新生儿体检的听力复筛中,仍有近3%的新生儿存在异常。如果仍未通过复查,新生儿还需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排除各种疾病及异物堵塞耳道等情况,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可能听得到巴掌声而抱有侥幸心理。记者了解到,经过重重筛查,只有极少数新生儿最终存在听力障碍。

 

孩子患中耳炎,家长竟全然不知

 

昨天上午,在佳佳幼儿园“爱耳日”宣传活动现场,市妇幼中心儿保科医生对60多名儿童进行了中耳道听力测试,有几名儿童出现听力较弱的现象。他们的家长均表示,孩子曾患过中耳炎。

 

在去年夏天的幼儿园入园体检中,5岁的杭杭被检查出中耳炎,而他的家长竟然完全不知情。原来,杭杭体检前得了感冒,一直说耳朵不舒服,家长以为是感冒引发的头痛,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参加体检,接受了声导抗检查,才知道杭杭因感冒诱发了中耳炎,幸好发现及时,病情没有恶化,否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听力。

 

记者从市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童保健科了解到,幼儿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孩子感冒后,常伴有流涕等,鼻腔黏膜会充血肿胀,易导致中耳黏膜有液体渗出,形成中耳炎。八成以上的幼儿中耳炎都是感冒引起的,孩子说耳朵疼,部分家长会误以为是感冒的症状之一,耽误治疗。“感冒后,家长要留心注意孩子的听觉反应。”妇幼中心儿保科专家提醒,如果孩子说耳鸣、耳痛、耳闷,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治疗。

 

还有一些婴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患中耳炎后,家长不易察觉,往往等到耳朵流出液体才进行治疗,而此时病情已经较为严重。专家介绍,其实,孩子是否得了中耳炎,可以从几个细微表现进行判断。一般来说,中耳炎一旦发病,会剧痛难忍,婴儿虽然说不出来,可是只要动动嘴,不管是吸吮和吞咽动作,都会压迫感染部位感到疼痛,会在吃东西时烦躁、哭闹,也可能不愿入睡。另外,中耳炎往往伴随着突然发烧,体温可升至37.8℃至40℃。

 

耳屎堵塞耳道引起听力异常

 

在每年的幼儿园入园体检中,均有一项“声导抗检查”,主要检查幼儿的中耳功能,除了部分幼儿被查出中耳炎,还有些幼儿因耳道被耳屎堵塞而被检查出异常。

 

萱萱每天到了晚上都会说耳朵痒,妈妈便帮她揉揉耳朵,用细棉签轻轻帮她擦耳廓。入园体检中,医生发现,萱萱的耳道几乎被耳屎堵塞,需要“挖耳屎”。妈妈不敢轻举妄动,带着萱萱来到医院五官科检查,医生从萱萱的耳朵里掏出一块大耳屎。

 

专家介绍,多数家长认为,耳屎会自然掉落,不需要清理,这样的观点并非完全正确,如果耳屎结成硬块,造成耳道阻塞,此时一旦耳朵进水,耳屎栓塞会自然膨胀,刺激耳道皮肤,孩子可能会因为耳朵痒而用手指掏耳道,容易导致耳道炎症,此时就应该彻底清理幼儿的耳道了。幼儿的耳道狭小,肌肤细嫩,家长在清理时一定要小心,也可以去医院请五官科医生帮助处理,切勿在家强行给幼儿挖耳屎。

 

康复训练让10多名聋儿回归学校

 

今年7岁的小宝是一名听力障碍的先天患儿。她和双胞胎姐姐刚出生时就没能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这可把她们的父母急坏了。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帮她们治病,开始积极的康复治疗。3岁时,小宝和姐姐一起来到市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听觉、说话等训练。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姐妹俩现在借助电子人工耳蜗,能像正常小朋友一样说话、交流,并能和普通孩子一样走进幼儿园上学,但是仍然不放松每天的康复训练。

 

去年,小宝参加江苏省听障儿童演讲比赛,她演讲了《我有一个秘密》,表达她内心对帮助过她的医生和护士、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老师和所有帮助过她的好心人的感谢,让她和姐姐能够重回有声世界,让她们能够和正常小朋友一样讲话。在没有背景音乐、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小宝演讲自然流畅,声情并茂,她用真挚的童言、动人的情感打动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最终,小宝从全省56名听障儿童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获得了该赛事的二等奖。

 

据了解,在我市还有一些像小宝一样的听障儿童,他们虽然通过助听设备得到部分听力补偿,具备了对声音的感受能力,但并不表示就能立即听懂声音,需要在专业的训练过程中获得语言感受和语言能力。

 

记者从市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了解到,2012年初,市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专门开设了“听障儿童语训部”,聘请了专业老师对聋儿开展康复服务,让聋儿利用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等辅助设备,学会聆听声音,通过看、听、摸等多种手段模仿语言,学会自然清晰的发音。目前我市通过康复训练回归正常学校的聋儿有10多人。每一名听障儿童康复成功的背后,需要孩子、父母和老师共同付出艰辛的努力。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更是一项抢救性工程,越早康复,就越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0~14岁残疾儿童将享基本项目康复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我市共有各类残疾人3.8万余人,其中视力残疾8347人,听力残疾4912人,言语残疾758人,肢体残疾16494人,智力残疾3609人,精神残疾2855人,多种残疾1235人。很多儿童由于药物、遗传、环境污染、胎教不当等原因,造成先天听力障碍。

 

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辅助下,很多孩子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经过专业的康复语训,就能重回有声世界,和正常的孩子一样生活和学习。”市残联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负责人介绍,聋儿的语训工作越早越好,0~6岁是孩子发展语言最快速、最有效的时期,及早给予听力语言训练,康复的效果越明显。目前,我市对0~6岁的残疾儿童、14岁以下的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实行基本项目康复政策,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可到市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进行基本项目康复,并按照政策规定适配人工耳蜗和助听器。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实施新一轮的儿童残疾筛查,并实施残疾人服务“四免四全面”提升工程,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0~14岁的残疾儿童将有望全部被纳入基本项目康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