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走出去”孕育新活力

09.12.2015  10:52

  海关总署日前发布了前11个月的外贸数据。从数据上看,进出口延续下滑态势。多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双降”态势延续折射出我国外贸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前期数据,年内进出口继续温和下行的态势或成定局。但从国别上看,与东盟出口继续增长成为当前外贸形势的新“亮点”。随着外部环境改善趋势显著,我国出口回升可期。

  “双降”态势延续 下行压力不减

  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出口1.25万亿元,下降3.7%;进口9100亿元,下降5.6%,“双降”态势延续,反映出承压前行中的中国外贸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从出口方面看,11月我国出口依旧表现平稳,延续了增速放缓的“新常态”。在经济学家刘世锦看来,近几年我国出口增速减缓,有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增长乏力的影响,但主要还是随着我国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竞争力相对下降所致。

  从进口方面看,“国内需求低迷”被认为是影响进口复苏的掣肘。“这可以从前11个月煤、钢材等进口量减少得到印证。”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煤为例,前11个月,煤进口量是1.86亿吨,减少29.4%,进口均价为每吨371.5元,下跌21.5%。此外,随着近期美元指数走强,11月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延续了振荡下跌行情,也是进口维持收缩状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综合各种因素,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年内进出口继续温和下行的态势或成定局,短期内进出口数据明显回暖的可能性较小。

  我国与东盟出口保持增长 成为外贸形势新亮点

  尽管我国外贸压力犹存,但细读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与东盟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成为承压前行的外贸形势新“亮点”。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东盟正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6万亿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1.8%。其中,对东盟出口1.55万亿元,增长3.7%;自东盟进口1.05万亿元,下降9.7%;对东盟贸易顺差5024.9亿元,扩大50.2%。

  在我国与欧盟、日本等国家出口普遍下降的形势下,我国与东盟出口增速依然能够实现正增长,被外界认为是前11月我国外贸数据的一大“亮点”。

  这与我国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贸易往来不无关系,近日,我国与东盟结束自贸区升级谈判并签署升级议定书,再次为双边合作“加码升级”。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是对原有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各种协定的丰富、完善、补充和提升,将为双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助力,加快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与东盟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如是说。

  经济前景向好 外贸回升可期

  尽管当前面临不小的压力,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以及企业“走出去”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外贸回升仍可期。

  刘世锦认为,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可低估。对于新挑战,我国需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此,必须加快出口产品和服务的转型升级,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要与资本的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有效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促进外贸稳增长和转型升级,近日海关总署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该措施从改进通关服务、清理进出口环节收费以及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安排与部署,以促进我国外贸稳步发展。

  而在一系列政策的发力下,外贸也将随着经济的回稳而逐渐回升。“虽然目前经济的确面临下行压力,但毕竟还是中高速增长,长期前景依然看好。预计我国四季度经济增速在6.9%至7%之间,整体比较平稳。展望未来,我国出口回升仍是大势所趋。”刘学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