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媳妇“引燃”季市镇石榴村文艺热

19.11.2014  11:58

 

 

 

 

文艺演出现场。

 

张玉妹(中)与两位上海舞蹈老师。

 

前天,季市镇石榴村村委会门前的健身广场热闹非凡,歌舞声、掌声、笑声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一台由该村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在这里激情上演。在这群大嫂、大妈的舞团里,一名头发泛黄、略带时尚风范的大龄妇女分外显眼,她叫张玉妹,是今年4月回到石榴村的外来媳妇。她回村后在独自照顾婆婆的同时教村民跳舞,建起舞蹈队,成了当地农村妇女的“精神导师”,被大家亲切称作“张老师”。

 

上海媳妇”回乡组健身舞蹈队

 

改革春风吹万家,石榴变化真的大。门前道路白色化,路边电杆灯高挂……”文艺演出在合唱《唱唱说说石榴村》中拉开帷幕,蒙古舞《鸿雁》、傣族舞、花伞舞、走秀《太湖美》等10多个节目吸引了近300名村民到场观看,精彩的表演不时赢得阵阵喝彩声和掌声。

 

看着自己“大龄学生”的成功演出,作为组织者的张玉妹也激动不已。张玉妹今年61岁,是上海人。1978年,经人介绍嫁到季市镇石榴村,与石榴村村民杨汉彬喜结良缘。后又因一次机遇,夫妇二人共同前往上海工作,并长期居住在上海。今年4月份,为了照顾84岁高龄且不能生活自理的婆婆,退休多年的张玉妹又回到了石榴村。有一次,在与村民午后闲谈时,聊到“舞蹈”,这一下提起了张玉妹的兴趣。张玉妹学生时代就能歌善舞,在上海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还是上海浦东新区社区舞蹈队的编导,与舞蹈打交道近20年。得知张玉妹跳舞有两下子,同村的几个好姐妹便想请她抽空教跳舞,最终张玉妹愉快地答应了。

 

她们从来没跳过舞,都是第一次,但学得很用功。”张玉妹告诉记者,起初只有三五个“学生”,没有音响,音乐全靠手机播放,她也只能在家门口教别人跳舞,条件非常简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半个月后,一部分尝到“甜头”的同村妇女纷纷“传帮带”,又有不少人主动要求加入。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有22名学生,并组建了一支健身舞蹈队。

 

今天是她们‘首秀’,虽然不怎么整齐,但还是很不错的!”张玉妹说。

 

腰疾缠身仍熬夜帮村民排练

 

在演出现场,忙碌的张玉妹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找个椅子坐下休息一会。当记者问及她为什么不上台参与演出时,才得知其中的缘由。原来,张玉妹患有腰椎滑脱,不宜长时间站立,但即便如此她还经常熬夜教村民跳舞。

 

家住石榴村12组的陈金娣今年52岁,现在她是健身舞蹈队的队长。“张老师教我们教得很认真,且处处为我们着想。”陈金娣说,刚开始,大家都不知道张老师有腰椎疾病,学得时候一个动作都要求多次示范,但张玉妹从没抱怨什么。后来,大家得知情况后,都心疼她,提出买些碟片自己练习,张老师在一旁纠正错误。可张玉妹认为,那太花钱了,而且学起来慢。因此大家的舞步大部分都是张玉妹自编的。她常说:“先把基础搞好,三个舞下来后,再教第四个就轻松多了。

 

前段时间,临近演出时,大家练习的强度也增加了,张玉妹主动要求熬夜练习。有一次,大家练到了晚上9点多,张玉妹腰疾突发,随后,大家把她扶了回去。村卫生室的医生诊治并无大碍,但嘱咐她要注意休息,不能长时间站着。“现在,我们就想早点学会,再由我们去教其他人。她一个人实在太累了!”陈金娣说。

 

虽然张玉妹没有上台演出,但她请来了在上海浦东新区民间舞蹈团体的两位挚友来助兴。另外,她还让在上海任教的爱人杨汉彬编了个小曲《唱唱说说石榴村》,融入本村特色,整个文艺演出很接地气。

 

这样的好媳妇人人夸

 

对于张玉妹的成果,石榴村党支部书记陆铭苏也是赞叹不已。“不仅如此,她还是村里有名的好媳妇。”陆铭苏说,张玉妹婆婆去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由于爱人杨汉彬还未退休,张玉妹便独自一人回到村里照顾婆婆。

 

现在张玉妹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婆婆的被窝。一旦有污物,她马上就会进行清理,再用温水给婆婆洗身、换衣,直到婆婆感到舒适。为此,她还特意做了好几床被褥,前几天的室内温度又降了好几度,张玉妹又为婆婆增添了两身暖和的棉衣棉裤,为的就是让婆婆天天都能干干净净地生活。

 

张玉妹告诉记者,换洗被褥只不过是费点力气耽误点时间,这也算不了什么。每天给婆婆喂饭才是一件麻烦事。患病后,张玉妹的婆婆肚子饿不会说,吃饱了不吭声,给她喂饭时,常常会把饭吐出来。对此,张玉妹只能用毛巾一边给婆婆擦嘴,一边擦拭吐出的饭菜。天气晴朗时,张玉妹都会带着婆婆去外面散步、晒太阳,陪着婆婆说说话,尽量不让婆婆感到孤独。

 

现在虽辛苦一点,明年爱人退休回村,两人共同照顾婆婆,就没那么累了。”张玉妹笑着说。

 

张玉妹所做的村民都看在眼里,村民唐富宝说:“作为一上海女人真不容易,当之无愧的好媳妇!

 

意欲带出一支农村文艺宣传队

 

这舞蹈越跳身板越硬朗,腿脚越跳越灵活。”说起跳舞带来的好处,村民钱银娟感受颇深,“以前老是看电视睡觉,身体反倒越来越差。看别人跳舞觉得挺好,我也就试试。真不错!我现在每天吃完饭就来,一天不跳都不行。”说完开心地笑起来。

 

其实农村妇女非常渴望学习舞蹈,她们想跳想学,但是苦于找不到老师教。”陆铭苏告诉记者,村里将进一步支持舞蹈队的建设。以前,农村妇女大多一天到晚忙农活干家务,很少参加集体活动,闲暇时的生活也比较单调乏味,除了打打牌基本就无事可做。现在很多农村妇女晚上没事跳跳舞蹈,身体好了,心情也好了,家庭也和睦了。

 

对于舞蹈队的发展,张玉妹还有自己的远景规划。她说,“现在村民生活好了,休闲的时间多了,也希望像城里人一样,有点文化娱乐活动。等时间长了后,我肯定会组织一个很好的文艺宣传队,到各个地方都能演出,我有这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