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口犯罪多发 海门检方:加强跨地区司法合作

09.12.2015  11:30

  江苏省海门市检察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共起诉被告人2113人,其中非海门籍1061人,占50.2%。经分析,外来人口犯罪主要有五个特点:

  严重恶性犯罪多发。2015年1月至9月,海门市发生5件命案,7名被害人死亡,在6名犯罪嫌疑人中,4名为外来人口,包括抢劫并杀害出租车司机的王某、入室盗窃转化为抢劫的姜某、因感情纠纷引发故意杀人的冯某和熟人之间矛盾引发故意杀人的李某。在外来人口犯罪中,盗窃、诈骗等侵财型犯罪占主要地位,基于侵财犯意的暴力型犯罪增多。

  跨地区流窜作案。如安徽籍丁某等4人在海门市和江苏省东台市等多地,采取剪电缆线的手段,盗窃铜芯电缆线等财物。外来人口流动性强,居无定所,一些外来人口东游西荡,寻找作案目标,有人在外地实施犯罪后又回到本地躲藏,并伺机再犯;有的刑满释放后到外地谋生,再次走上犯罪道路。

  毒品犯罪向乡镇和农村蔓延。一些犯罪分子将犯罪地点由城市向乡镇和农村转移。如海门市工业园区下辖的三星镇,这里外来人口较为集中,毒品犯罪发案率高。2013年,湖北省郧县的王某在三星镇的租住地容留多人吸毒被判刑;2014年,辽宁省海城市的葛某在三星镇召良村暂住地多次贩卖毒品被判刑。

  年轻人激情犯罪多发。自2013年以来,共提起公诉外来人口寻衅滋事案30件、聚众斗殴案15件。在该群体中,有的较早辍学,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父母的管理监督和教育引导缺位;有的独自外出谋生,没有专业工作技能,工作岗位不固定,收入微薄,其中还有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四川籍易某是未成年人,帮助朋友纠集一帮人斗殴,斗殴过程中,易某持刀捅伤他人,后被提起公诉。

  共同犯罪占比较高。来自同一地方的外来人口,往往容易以地缘、亲缘等为纽带组成小团体,他们同吃、同住、同工作,当遭遇不公或有利可图时,容易进行团体性的犯罪活动。据统计,2013年以来被提起公诉的共同犯罪案件为136件425人,占外来人口犯罪案件的40%。

  为遏制外来人口犯罪多发之势,办案检察官建议:加强跨地区司法合作,依法打击故意杀人、抢劫、贩毒等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对外来人员犯罪的动态分析研究,施行有效预防对策;加强普法教育和宣传;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模式,从单一的行政强制约束性管理向以服务为主转变,使他们在当地安居乐业;完善就业管理和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就业程序、就业监管等制度,平等保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