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唯一的三级复线船闸江阴新夏港船闸建成通航

16.05.2016  09:02

      5月8日,无锡唯一的三级复线船闸江阴新夏港船闸建成通航,标志着锡澄运河入江瓶颈打通,千吨级船舶从此在锡澄运河长江口门船闸安全畅行。

      锡澄运河原沿江口门船闸江阴老闸自1953年通航以来,年船舶通过量从投入使用时的43万吨增长到如今的1亿多吨,过闸单船从原先几十吨的小船到现今平均吨位500多吨的大船,该闸处在严重超负荷状态,船闸职工克服种种困难、千方百计挖掘船闸通过能力,采取对过闸船舶实行分类停靠、分段管理、分别放行的运行方式,充分利用 长江口门潮汐涨落规律,采用平潮开通闸运行方式,两闸同时昼夜运行,多年来创造了“闸小贡献大”的奇迹。但江阴老闸受闸室规模的限制,在长江枯水期时往往成为水运通江瓶颈,枯水季节船户有时需焦灼地等上好几天才得以过闸。

      为适应日益增长的水运需求和船舶大型化趋势,按III级标准设计新的通江船闸新夏港船闸作为锡澄运河“五改三”航道整治工程的龙头项目于2012年7月18日开工,被列为交通运输部、江苏省、无锡市的重点工程。是无锡地区唯一按III 级航道通航标准建设的复线船闸,工程概算投资达5亿元,船闸规模为2×180×23×4.0(米)(双线×闸室长×口门宽×槛上水深),能保障1000吨级单船通过,船闸设计年通过能力达12494万吨。新夏港船闸在全省首次采用了闸首错位布置、三墙两闸、全钢板桩闸室墙设计,避免了大面积拆迁,节省土地占用15亩、降低工程造价约600万元。同时,该闸采用德国蒂森克虏伯原厂生产的热轧U型钢板桩,指挥部多次邀请全国钢板桩施工专家以及德国、日本专家到现场指导攻关优化施工工艺,与以往混凝土结构相比,新闸更加环保坚固,能更好地为过往大型船舶保驾护航。(无锡市航道处、江阴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