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墓园遭到破坏 宿迁98岁老人义务守墓38年

04.04.2017  19:23
不忍墓园遭到破坏 宿迁98岁老人义务守墓38年 - 新浪江苏
来源: n.sinaimg.cn

  “我又来看你们了,只要我还活着,每年清明都会来看大家的。”3月31日上午,98岁的陈家荣老人再次赶到位于宿豫区侍岭镇吴圩村的吴圩烈士陵园内,亲手擦拭墓碑,喃喃自语道。陈家荣老人曾参加当年的人和圩战斗,从1976年开始为战友守墓,直至2014年回家。随后儿子又接班,继续为先烈看守墓园。

   转战南北先后4次受伤

  “小时候家里穷,10岁那年俺妈就去世了,后来一直靠要饭为生。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俺是个大老粗,当年参军就是为了能吃饱饭。”昨日上午,当记者采访98岁的陈家荣老人时,老人耳不聋来眼不花,头脑清晰。1942年,21岁的陈老参加了共产党的地方部队,和小鬼子作战。日本投降后,他的部队改编为三野12纵35旅103团7连1排,之后参加解放战争。陈老不会忘记,1946年12月,他参加的第一个较大战斗就是在家门口的人和圩战斗。当时气温寒冷,他们穿着单薄,可大家士气高昂,经过2天激战,他们大获全胜,国民党69师被全歼。

  但也就在这次战斗中,不仅陈老所在的1排有几位战友牺牲,而且整个战斗中我军共有300多位战友永远长眠在此处。随后陈老随着部队一路向北,先后参加了四战四平、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等激烈战役。

  陈家荣随着渡江部队一路向东,打到上海后到达浙江舟山群岛方才停下。参加革命10年间,陈老虽然打过多次大仗、恶仗,其中受过四次伤,但幸好都没有伤到要害。腰部被国民党士兵用刺刀刺穿,脖子处的枪伤、手榴弹伤,每次陈老都挺了过来。说着老人掀起上衣,腰部伤痕依然可见。

   不忍墓园遭破坏,决定看守墓园

  陈老告诉记者,从舟山前线部队他被分到镇江丹徒县做区队长,1952年又调他入藏,可老人思家心切,最终回到宿迁老家,先是在当时的宿豫县人武部任职,由于没有文化,感觉当干部很吃力,主动向组织要求回家乡,干了几十年村干部。

  1950年,宿迁县人民政府为在宿北战役人和圩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建立了吴圩烈士陵园。每年清明时节,陈老都要前来看看牺牲的战友。1976年清明节前夕,当他赶到墓园时看到几头散养的肥猪正在墓园里乱拱觅食,一些烈士遗骸遭到破坏,白骨可见,他痛心不已。老人当即撵走肥猪,将裸露在外的烈士遗骸深埋。

  “当天夜里俺怎么也睡不着,新中国的诞生,是多少战友用生命换来的。想着如果当时俺也死在此处,现在骨头不也是遭到这样破坏吗?”想了一夜,陈老感觉应该为战友做点什么,最终他决定每天陪伴战友,为他们默默看守墓园。

  从那以后,陈老每天都会出现在墓园,看到散放的猪牛羊等牲口,及时撵走。平时空闲时则会清理墓园杂草和垃圾。随后不久,由于家中孩子增多,为了居住更为了便于更好照顾墓园,陈老搬到了陵园办公房内居住,日夜守候在战友身边。

   老人回家儿子继续守护陵园

  2014年烈士陵园改造,老人这才搬回家居住,至此他已守护墓园38年。是什么信念能够让他始终坚守?老人笑着说:“当年一起参加人和圩战斗牺牲的战友,经常浮现在俺面前。俺能够活下来,并且生活很好,难道不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陈老生了4个儿子,现今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家人对陈老多年来一直坚持看守墓园的行为都非常支持,对他的生活也很照顾。

  陵园改造结束后,陈家荣执意继续守护墓园。考虑到老人年纪太大,最终儿子陈子明承担起了继续守护陵园的重任。今年64岁的陈子明在高中毕业后成为当地小学代课教师,1982年回到村里任职,2000年又被分配到侍岭镇自来水公司工作。自从他承担起守护陵园责任后,既要打扫卫生,还要清理杂草、修剪花木。“老父亲搬回家后仍念念不忘陵园,每年清明都要到墓前看望他的战友。现在我继续守护陵园,一定要完成好老父亲的心愿。”陈子明表示。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