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探路境外投资 苏州园区搭建一站式服务

17.12.2015  12:27

        新华网南京12月16日电(魏薇)建设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今年10月,中国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第17次会议赋予苏州工业园区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先行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新课题。在12月15日举办的“2015中国(苏州)境外投资与服务高峰论坛”,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正式揭牌,平台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服务。

        蝉联全球前三甲

        中国“走出去”正迈开步伐

        08年以来,欧美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有了拓展的空间。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1231亿美元,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目前,境外的中资企业已接近3万家,资产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除了数量之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构也在不断优化,从初期以能源、资源类投资为主,逐步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产业多元化发展,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向全产业链输出发展。

        作为我国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国际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苏州工业园区在服务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0年-2014年,园区共有122家企业赴境外投资170个项目,新批中方境外投资额累计达8.2亿美元,民营企业尤为发力。

        “苏州工业园区有众多的优秀企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走出去的需求。我们愿意进一步加强与苏州工业园区全方位进一步合作”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表示,工商银行本身就是通过与全球竞争,结合全球资源实现共同发展的典型案例。在本届论坛上,工商银行与工业园区一企业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内,工行将就风范股份不少于百亿人民币的融资意向设计投融资方案,支持这家企业拓展国际能源等各方面发展。

        境外投资问题凸显

        苏州工业园区先行探路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秘书长徐沪滨指出,中国对外投资取得成绩的同时,痛处也逐渐暴露:投资效率低,成功率不高、盲目投资、无序竞争等问题凸显,投资行业结构也不尽合理。

        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在发言中谈到,前不久,不少企业不惜成本在境外购买矿山及其他能源,结果大宗商品下降,损失超过一半以上。“一方面,我们的企业自己要认真了解国际上的经济动态,地缘政治的走势,特别是就你所关注的那个行业的发展情况。”金立群表示,在企业之外,国家政策、规章制度及监管在新形势下一定要帮助企业走出去。

        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知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搭建境外投资与服务平台,将会完善公共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国际化服务等功能,通过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将示范平台建成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的窗口。

        成立境外投资服务中心,以打造政府高效服务平台。目前,园区政府向商务部争取了境外投资的备案授权,这意味着园区内企业向海外投资前,不必再特意跑到商务部报批,只需在园区备案即可。多部门职能合并,成立统一的“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多种为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也可一步到位。

        另外,考虑到企业对“走出去”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园区主动对接商务部、贸促会,汇总中央部委相关机构对全球200多个国家投资环境的背景研究,结合当地和我国的法律法规,及园区内部的支持政策,为企业搭建了宏观、微观兼备的政策平台。

        在本届论坛上,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等多家银行与园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也颇具亮点。双方未来将在商务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在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园区搭建的融资平台将更便捷地帮助企业借到投资款,或帮企业顺利地把钱投出去。

        “最后,我们也要打造一个人才和培训的平台。”杨知评表示,目前,熟知境外投资运作、拥有国际金融理念的人才稀缺,园区正联合社会各界机构,每年开展百余期培训,为人才“增值”充电。美国威尔希尔投资金融服务公司是一家多元化国际投资金融服务公司,管理着超8万亿美元的资产,服务于全球2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金融机构。进驻苏州工业园区后,公司董事总经理sandro便受邀,将于明年对西交利物浦大学的经理人才开展在校培训,传授自己独到的投资经验。

        “生产力一日千里,政府管理岂能墨守成规?互联网+的力量早已在各方面突破原先政府的治理架构和管理方案。围绕企业需求创造体制改革,正是苏州工业园区率先搭建境外投资与服务平台的先行意义和重要使命。”杨知评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