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论蟹道“天机”

28.10.2014  12:02

  特写

  新华报业网讯  昨日一大早,泗洪县龙集镇侯咀村螃蟹养殖基地,蟹农们忙着捕蟹、打包……

  “老裴,今天准备了多少螃蟹上市,估计能成交多少?”蟹农王恒林边忙边和邻居老裴唠嗑。

  “今天逮了100多斤,碰碰运气吧!”老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我准备了200多斤,是塘子里今年最后一批了,昨天电话里已经谈妥,等会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王恒林略显兴奋。

  两家的蟹塘紧挨在一起,各养了20亩。王恒林告诉记者,今年春季投放螃蟹苗的时候,他每亩水面投放3000只;而老裴依照往年大规格螃蟹畅销价高的经验,每亩水面只投放了1500只。两人从同一家店购买蟹苗,栽植水草,调解水质,投放饲料、鱼虾、螺蛳等……成本投入悬殊不大。

  到了10月中旬,王恒林家塘子里的母蟹每只平均1.8两、公蟹2.5两,属于中等档次规格;老裴家的公蟹每只平均3.5两、母蟹2.5两,典型的大规格。王恒林三天两头接到订购电话,统货每公斤50元,经纪人主动来到塘口购买;老裴偶尔接到电话,统货要价每公斤70元,结果对方当即挂了电话,几次将螃蟹运到当地市场,也少有人问津,如今销售还不到三分之一。

  王恒林掰着指头算账:自家塘口捕捞螃蟹4000多公斤,纯收入8万多元;老裴家塘子里充其量可以捕捞2200公斤,即使按统货每公斤70元算,纯收入不足5万元,况且这样的价格根本就卖不动!

  “去年,我也养殖大规格螃蟹,可快到年底还卖不动。从中央到地方都严禁公款消费,今年初投放蟹苗的时候,我就决定养殖中等规格螃蟹,销售定位普通大众。实践证明,善于研究分析,才能抢占市场!”王恒林道出“天机”。

  本报通讯员许昌亮石响 本报记者徐明泽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