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50年前太平村塌楼 堪称微缩版9·11

07.05.2015  12:17

  塌楼事件后,太平村食品商店的职工们拍了张集体照。

  徐庆龙来到当年太平村的原址,感慨万端。

  1965

  微缩版《9·11

  导演:一根大梁

  地点:太平村食品商店

  讲述人:徐庆龙

  梗概

  昨天,71岁的南京市民徐庆龙拿着老照片和资料来到扬子晚报社。徐庆龙是南京知名老字号“太平村食品商店”房屋坍塌事件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事故发生在1965年5月7日,今天正好是事发50周年。他想把这个事件讲出来,希望能警醒世人。

  整个一层楼都塌了

  时钟拨回1965年5月7日上午10点,那天是周五,南京新街口中山路94号的太平村食品商店(现大致在德基广场二期中庭位置),21岁的小伙徐庆龙在二楼工作。

  太平村是南京的知名老字号,方糕、云片糕都是热销食品,每天排队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太平村是三层楼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

  上午10点半,三楼会计室的会计汪永孝说,前两天就开始听到的大梁“嘎嘎”响,今天似乎更响了,像是钉锥起钉子,又像有小孩往瓦上扔石块。

  下午4点半,屋顶的“嘎嘎”声愈发明显。

  4点40分,徐庆龙发现,头顶天花板开始下塌,现场瞬间灰尘四溢。出于本能,他迅速钻到桌下,随后传来3楼整层坍塌到2楼的巨响和人的惨叫声。

  20分钟过后,徐庆龙慢慢从桌下爬出。抬头一看,屋顶没有了,只是一片蓝蓝的天空。

  事故致1死3伤

  根据此线索,扬子晚报记者专程赴南京市档案馆、金陵图书馆。

  在南京市档案局档案文件资料查阅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拿出了一本牛皮纸封面的《南京市糖烟酒公司1965年2月-12月的档案》,其中专门对此事有详细记录。

  《关于太平村食品商店门市部三楼屋顶塌陷事故的汇报》,佐证了徐庆龙的回忆。

  汇报的记录是:此次事故造成一死、一重伤、两轻伤。会计汪永孝被屋顶压闷,抢救出来即停止呼吸。虽经鼓楼医院抢救,仍因伤势过重不治身死。亲历者徐庆龙恰巧蹲在桌下,没有大碍,只是右小腿被热水瓶的碎片烫伤。

  事故造成损破家具折价1700元,房屋修复需4500元,太平村歇业4个月,善后初步抢修费1495元。在当时,这可是笔不小的金额。

  2/3承重梁完全腐朽

  当时,太平村食品商店是与大三元、老广东、冠生园齐名的老字号。老师傅宦六宝每天定量制作80条云片糕,天天售罄。

  塌楼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进行了详细调查。

  徐庆龙亲眼看到,立方体的木质大梁是马尾松原木,长约10米,截面是边长为25厘米的正方形。1/3长期浸水腐烂、1/3被白蚁蛀空、1/3勉强承重。事后分析,大梁“嘎嘎”作响,就是局部发生断裂时的声音。

  南京市房产公司查验后判断,除了大梁腐朽,屋架结构不合理,三楼载荷过重,同时也有主观原因,房屋安全检查时都以二楼检查为主,对三楼未加重视。

  亲历者说

  从那件事之后 常戴安全帽看工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新街口的建设改造,太平村食品商店已经消失了,太平村的品牌也随之淡出人们的视野。1993年,徐庆龙调到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工作,负责基建项目,当时交通银行正在山西路盖交银大楼。在盖楼的3年,只要是工作日,他都要戴着安全帽,和同事们到现场去查验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质量。他经常以此事告诫同事,安全不可疏忽,疏忽就要出人命。

  坍塌事件已过去整整50年,今天许多南京人可能都不知道太平村,更不会知道坍塌事件,但历史不容忘却。

  5月7日前夕,徐庆龙把文字和图片独家提供给扬子晚报,就是希望人们能知晓当年的塌楼事件,避免和杜绝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薄云峰

来源:  扬子晚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