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水行政执法走来“最可爱的人”

27.11.2014  13:22
        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有一支为维护水事秩序而奋战在一线的队伍——张家港市水政监察大队。在工作实践中既不折不扣履行依法行政职能,又心系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直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一份令人感动的尊重

  “一瓶矿泉水,换来的是理解和真心。”这是张家港水政监察大队大队长杨耀文经常对同事们念叨的“故事”。一次,一艘非法采砂船的船户与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生冲突,到大队后情绪仍十分激动,再加上当时正值酷暑,苏南的“桑拿天”让人愈发烦躁。一旁的事主在怒火冲冲地发牢骚,杨耀文却不声不响地把倒好的热茶换成了矿泉水,递给了事主夫妻俩。随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原本还怒气不减的他们却突然嚎啕大哭起来,一把拉着杨耀文的手说:“在江面上行走多少年,第一次有人这么尊重我们。”一瓶普通的矿泉水,一份平等的尊重顿时打开了当事人的心扉,化解了他们的敌对心理,接下来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有时候倾听就是一种沟通,耐心地听他们‘诉苦’,就会将心比心换得一份尊重,他们也就会耐心地听我们的解释了。”去年刚从张家港市水利局河道管理处调来大队的徐惠忠,面对记者时略显腼腆,但正是这份“耐心”与“尊重”,道出了文明执法的真谛。他告诉记者,以前在河道管理处调解不了的案子就往大队报,到大队真正接手这些案子后,才知道了其中的不易。
  一句淡淡的“不易”,有时却可能是面临的生命危险。说到张家港市水政监察大队这个基层执法先进集体,就不得不提巾帼不让须眉的副大队长沈琳。去年,沈琳参加打击长江非法采砂行动,抓获了一条非法采砂船,女事主一时情急,将柴油淋满全身,威胁执法人员一旦拆除设备就要同归于尽,危情一触即发。沈琳边劝解边时刻保持高度关注,以防她做出过激行为。经过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的交涉,女事主终于上岸,却因长时间高度紧张,加上没吃早饭,犯了低血糖,脸色灰白,豆大的汗珠不断冒出。沈琳见状,立即将她搀扶到自己办公室里坐下,同时准备了红糖水,买来饭菜,让她及时补充糖分。半小时过后,女事主才缓过劲来。等她心情平复后,沈琳又拉家常式地和她聊家庭生活,谈孩子成长,同时给她出主意,依靠正当手段,光明正大地搞运输赚钱。前后经历了5个多小时,女事主主动说:“妹子,你别说了,都听你的!我还是第一次碰到你这样贴心的执法人员。
  2011年到2012年,南通二号锚地长江非法采砂背后,有一伙黑恶势力介入,主事者寸步不离地“”了杨耀文三天,软硬皆施,重金诱惑不成,持续打电话、发短信进行骚扰恐吓,还威胁他家人安全,但杨耀文毫不畏惧,依然坚持依法办事。经过连续多年的打击,现在这片非法采砂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已基本可控。近三年来,大队共查处各类水事案件33起,结案率100%,群众满意度100%,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工作平凡责任重

  惊心动魄的事不一定每天都有,平凡的日常工作却也考验着这群可爱的人。治江中队的陈述明面对记者时,总是小声说:“最近也没办什么大案子,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啊。”记者却在心中帮他默默地算着一笔账:长江张家港段沿线70多公里,一周巡查2次,顺利的话,一次也要8小时完成,剩下的时间都是在水上巡查,分东西两段,一段就要2天。光以陆地计算,一年就巡查7000多公里,从他2004年到中队以来,巡江的路加起来也不知绕地球几圈了。听到这些,他呵呵笑了起来,说“这都不算什么”。
  说到最困难的事,陈述明认为是执法对象的不理解。“处罚不是目的,纠正比处罚难得多”,针对张家港境内33家沿江企业,大队做得更多的是提前预防,走进企业宣传水法,加强沟通。但是一开始有的企业避而不见,陈述明回忆,最多的一家走了十几次才见到负责人。有的企业如果见不到负责人,他和同事就向企业职工普及水法知识。
  作为大队里为数不多的“80后”,陈盛虽在办公室工作,但执法一线也没少跑。大队的巡查范围包括10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七八千条河流。遇到突发事件,往往是电话一来,半夜出动,而江面上的情况更加不可控,吃饭时间也没法固定。仅上个月就有四五次夜间执法。而就在上个月,他5岁的女儿得了肺炎,输液20多天,他也只能半夜执法回来,再去医院陪护女儿。平时工作忙的时候,经常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记者问他对这样的生活会不会有怨言,陈盛笑了笑,说道:“不管什么样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干,更何况是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不打不相识

      依法治水,照章办事,就免不了进行行政处罚。说起第一次被罚的经历,江苏保江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国才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一开始嘛,肯定是觉得罚得太重了。”2006年,由于不懂政策,陆国才公司的采砂船在采砂过程中超出规定区域,公司被“重罚”过2次,一次就是10万,本以为公司做的是政府工程,与水利部门多少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能网开一面,没想到大队依法办事,毫不留情,但之后的事,却让陆国才大感意外。
  交了罚款后,陆国才他们还在发愁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队执法人员主动找上门来帮忙,每一个环节都上门指导,对没有经受过采砂施工现场监管专业培训的企业员工来说,真是少走了许多弯路,特别是对他们这种只能在非汛期水上作业的企业来说,更是能通过这样的规范管理保证工期。陆国才说,这是他在其他地方不曾享受过的“待遇”。之后,他痛定思痛,通过定期参加大队开展的座谈会,了解法律法规,改善施工现场管理。现在他说:“原来觉得执法人员都太严厉,其实是自己做得不到位。现在自己做到了也就不觉得严了,更觉得这样做能够大力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企业有效收益。
  本地企业家袁建芳和大队“打交道”的经历,更富戏剧性。2011年底,承担永钢集团吹填砂项目的他,由于工期紧,抱着侥幸心理,在没办理采砂许可证的情况下直接施工,没想到不到两天就被大队发现,一下被罚了10万。由于是本地企业,又觉得有项目业主单位作后盾,他托各种关系“活动”,本以为可以过得了关,但整个大队上下都没有人卖这个情面。然而,执法人员并没有“放弃”他,而是主动上门,现场办公,把办证的规定、程序,一样一样告诉他们,帮他们把好申报初审关。
  “我真是被他们的细致感动了,执法人员最后直接来到船上,把许可证一一发到了每个船主手里。”袁建芳笑着说道,“他们的服务真的太到位了,如果都是这样,‘违法’根本不划算呐。我现在逢人就说,一定要先办手续再作业。”像这样“不打不相识”,最后还为大队当起义务宣传员的越来越多,带动当地沿江一带形成了依法办事的好风气。
  多年来,大队坚持的“法律知识普及为先、主动巡查预防为先、上门问需服务为先”三先工作法,打响了张家港“人性化执法在水政”的文明服务品牌。记者本想再问问什么是“三先”工作法,经过两天的走访,已然觉得无须多问了。“依法治水无止境,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杨耀文坚定地说。(刊登于《中国水利报》作者:吴卿凤 姚吟月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