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创新实践释放示范效应

24.11.2015  12:11

用什么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创新!靠什么践行发展理念、拓展发展优势?创新!在苏州高新区,一个个基层创新实践被广泛推广与运用——

   “在全国率先探索‘政经分开’,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与铁道部门联合开出‘苏满欧’,联通欧亚大陆;建起全国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党建工作室,服务非公党员;在全国率先实践‘涉刑党员停权机制’,被编入党纪处分条例……”苏州高新区,正用一个个基层创新实践的“案例”,为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闯新路、丰富新内涵。

   政经分开”示范全国新农村

   辖区的村民“钱包更鼓了,生活更美了

   “今年分红,我一共拿到了23496元,其中96股分到股红7296元,入股民发富民合作社18万元,分红分得16200元。”津桥村村民毛火男说。

   数据显示,去年高新区枫桥街道1万户股民领到股红1.06亿元,户均分红达到1万元。枫桥街道引导农民自愿入股成立的富民合作社,连续7年每年实现9%分红。今年8月,富民合作社投资的“木桥公寓”集宿区交付使用,预计又可为合作社股民每年增收2200万元。

   “能取得这么高的红利,是与我们街道积极施行的‘政经分开’分不开的。”枫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所谓“政经分开”,即对动迁安置农民按照“村各项社会职能划归社区管理,经济职能留在新组建村股份合作社”的原则,通过解决“人往哪里去、事由谁来管、钱从哪里来”三大问题,实现基层组织与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分开的改革目标。

   早在2006年,枫桥街道就在全国率先探索“政经分开”管理模式。一方面,枫桥街道通过以村股份合作社、联枫公司、民发富民合作社为代表的三种形式的富民模式,让老百姓真正成为生活在城里的“股东”;另一方面,建成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社区队伍,推进“三位一体、四级网络”的社区建设工程,让每位居民都能“乐居、乐业、乐活”。如今,“政经分开”已成为示范全国新农村建设、建成区街道社区建设的典型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截至目前,高新区已组建起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80家。在富民工程方面,高新区今年规划“一村二楼宇”项目29个,首批1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14.45亿元。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村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9%和9.3%。

   一列“苏满欧”联通欧亚大陆

   融入对接“一带一路”,物流更便捷

   经过10多天的运行,,从苏州开出的“苏满欧”国际专列到达莫斯科。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该班列搭载的一个集装箱的“私人邮包”,是第一次通过铁路货运到达欧洲。

   2012年,高新区综保区就联合铁路方面筹划开行“苏满欧”,努力打造一个运输速率最高、发运频次最稳定、运营模式最贴近市场化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如今,已从过去“苏满欧”1条出口线路,发展成为东线“苏满欧”“苏满俄”以及西线“苏新亚”的进出口双向国际铁路货运平台;从每月开行3列,发展为每月开行10列,实现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双线同步开行。

   “目前来看,‘苏满欧’等线路比空运价格低、比海运时间短等优势,为企业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具有竞争力的选择模式。”高新区综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苏州是个制造业大市,“苏满欧”出口货源主要来自江苏、华东地区及部分华南地区,56.88%货物出口至波兰、德国等中欧地区,成为苏州、江苏主动融入对接“一带一路”重要载体。自首列班列运行以来,累计开行出口班列116列,发运出口货物5.47万吨,发运标准集装箱10718箱,货值约10亿美元。开行进口班列11列,进口货物6149.75吨,标准集装箱628箱,货值5124.26万美元。

   “事实上,‘苏满欧’班列与邮政签约合作开展国际邮包运输业务,这不仅为私人包裹通过铁路运输至欧洲开辟一条高效、安全的途径,并为苏州地区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开辟一条新的通路,且运输价格要比空运大大降低;这为未来跨境物流的更大活跃带来更多期待。”高新区综保区管理办副主任钦纳新说。

   全国首创以个人名字命名区域非公党建工作室

   未来将把党建工作室开成“连锁店

   周新民,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原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曾在西门子创立“四个融入”工作法等外企党建工作品牌。2013年,老周从西门子退休,高新区以他为核心,建立起全国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区域化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按照“一室多站”总体布局,新建了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苏州创业园、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4个分站,创新推行“周新民党建课堂”“阳光能量站”“三微——微博、微信、微视频”党建等一批务实管用的服务项目,助推区域非公党建工作与非公经济发展实现了“比翼齐飞”。

   工作室不只是一个“就党建谈党建”的平台,更是一个统筹各类资源、面向基层内容多元的服务平台;一方面,整合30多个区级机关部门的资源,推出四大类41项“服务菜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目前,已协调解决涉及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方面的问题30多个。另一方面,积极整合专业服务资源,依托高新区党员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累计帮助党员就业创业1200多人次。此外,还依托高新区非公经济党建网、“苏高新党建”手机客户端、苏高新非公党建“移动办公室”三大信息化党建服务平台,为非公企业党务干部和党员搭建随时随地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今年,中组部相关负责人来苏调研周新民党建工作室后反馈,“这是全国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区域化非公党建工作室”;是“打通党建‘最后一公里’”的做法。

   “未来2年,将规划新建10个分站点,把党建工作室开成‘连锁店’;同时,将推出专业化的‘一站式套餐化党日服务’,真正将非公党员组织起来,提高他们的凝聚力与战斗力。”高新区非公经济党工委负责人李伟表示。

   涉刑党员停权”举措被中纪委采纳

   基层创新实践引发全国关注

   在“再创辉煌”中,党员始终是桥头堡、排头兵。如何从严管党治党,为创新发展提供不竭驱动力?实践中,高新区创新试行的“涉刑党员停权机制”,为今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注入了基层创新的智慧。

   “事实上,在基层,一些违法受贿案值,有的不是很高,从几万到十几万的都有;当涉刑但没有判时,该党员的身份,在实践中,很不好操作。”高新区纪工委常委龚浩介绍,为解决这一矛盾,高新区纪工委从2009年起大胆创新、积极履职,对涉刑受到羁押的党员果断采取“停权”措施。即:区纪委常委会根据检察机关发出的《逮捕决定书》,直接对涉刑受到羁押的党员采取暂停党员权利、保留党员身份的措施,等待司法最终结论。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30人因违规等被“停权”。

   “涉刑党员停权机制”的诞生,和基层党建管理不断创新实践密切相关。2009年10月,高新区纪工委提出“停权”可行性报告;2009年11月,高新区正式出台“停权”实施办法;2010年1月,苏州市纪委、高新区纪工委、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苏州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研究所、苏州大学成立联合调研组对“停权”事宜进行论证;2010年2月,理论文章《对涉嫌犯罪党员采取“停权留名”措施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完成版权登记;2010年4月,“停权”被中央纪委审理室确定为重点调研课题。

   高新区“停权”机制出台后,以其“简单、管用、零成本、可复制”的特点,先后被20多个地区和央企的纪委主动联系与引入。高新区“停权”的基层创新实践,也被《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内参》等报道。(欣萱)

  

编辑: x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