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设城管岗亭和摊贩疏导点 树百姓城管品牌
“好好的车胎说没气就没气了,还好这儿有打气筒。”8月25日下午,徐州市民徐女士路过淮海路附近时自行车胎瘪了,正当她急着去找修车点时,一旁的城管岗亭上标注的“打气筒”吸引了她的目光,她如愿在这儿借到了打气筒。目前,徐州市区像这样提供便民服务的城管专用岗亭已有50个,这是当地着力打造“百姓城管”品牌的重要举措。
城管岗亭 让便民服务常态化
彭城1号是徐州市区有名的商业街区。从今年4月起,它的入口处多了个五六平米大小的城管岗亭。鼓楼区商业街区管理处的城管队员蔡成强参加城管工作已有两年多,驻守这个岗亭成了他的工作新常态。他说,现在雨伞、打气筒使用率最高,雨天里市民凭市民卡便能免费借雨伞。
据了解,岗亭内配有电话、网络和视频监控,徐州市城管局数字化中心发现任何问题都可直接传送到各辖区岗亭,再由岗亭直接安排巡查人员进行处理,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慢慢在改变与商贩们的沟通模式,有咨询的可以随时来岗亭里问,有困难我们也可以及时出面提供帮助。猫和老鼠的游戏是过去式了。”蔡成强说,以前除了在路面巡查,他们多数时间都是在办公室里,有的商贩就会见缝插针“打游击”。现在,对于屡治不改的摊贩,他们会重点巡查,确保城管工作街面服务和巡视效果“零死角”。
除了市民,周边商贩也感到了便利。徐女士在附近经营一家服装店,前不久想对商铺招牌进行出新。在动工前,她专门来到了城管岗亭,向值班队员询问需要报备哪些手续。对于城管部门把服务窗口下移、搬到路面上的做法,市民李先生的感受是:“这儿属于市中心黄金地段,寸土寸金,为了多招揽生意,以前店外经营很普遍。现在不仅路面整洁通畅了,沿街门面店主也自觉多了。”
“树立城管的形象就是要从细节做起,我们要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城管队员是他们身边贴心的‘城市保姆’,树立‘百姓城管’品牌。”在徐州市城管局局长徐建看来,城管部门的工作繁杂琐碎,但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要以创建优秀管理城市为切入点,保障城市治理工作的长效化。
疏堵结合 解决城市治理顽疾
油烟乱排、垃圾乱扔、座椅乱放,散布在城市街头的烧烤摊在受到“吃货”欢迎的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工作制造了难题。
谁来整治?城管。怎么整治?取缔。这种模式是不少地方解决此类流动摊点的“标准动作”。一句“城管来了”引得商贩们四处逃窜,但城管走后一切又会恢复原样,城市管理由此陷入了“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怪圈。
“城市管理的本质是公共服务,是为了让市民居住的城市环境更美好,如果城市管理让一些人丢了饭碗,市民也觉得生活不方便,就背离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初衷。”徐建介绍,为了解决流动烧烤摊的问题,他们建立了多个疏导点,将原先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流动摊点“收编”,集中规范经营。
8月25日晚,记者来到了位于徐州市鼓楼区煤港路的环城烧烤城。灰色仿古外墙、LED屏幕、整洁的地砖、统一的店招、不锈钢桌椅……40多家店铺正经营得热火朝天。鼓楼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店主原先大多都是与城管部门“打游击”的流动摊贩。今年4月,鼓楼区环城街道办事处将当地两家老厂的废弃地块改造为疏导点。
“舍得烧烤”店店主孟海军告诉记者,现在他每个月的场地租金是2000元,虽然与以往“0房租”比起来开支增加了,但比以前省心。“过去在路边摆摊,遇上城管来检查就得赶忙收摊,做生意提心吊胆的,现在统一管理之后,环境变好了,咱也理直气壮了!”
如今,徐州街头的“马路市场”基本不见了踪影。考虑到群众的消费需求,该市又新建了68个疏导点,既改变了原先的脏乱差现象,居民们也拍手称赞。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