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城市群国际咨询会系列报道5:叶格:融内联外 让合作的扬子江城市群渐行渐近

20.10.2017  04:35

  文章来源:新华网,专栏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jsstatics/zhuanti/yzjcsq/yzjcsq.html  

                                    文章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7-10/16/c_1121800022.htm

      关键词: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城市分工,城乡特色,土地使用计划,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关系,无缝对接,城市合作,宁镇扬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绿色能源运用,城际铁路,城市群挑战,城市间协调合作,生活距离,经济活力,投资创新,对接上海,融内联外。

  编者按:地缘相邻,它们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一字排开、蜿蜒连缀;珠联璧合,沿江八市共建扬子江城市群勠力同心,重塑格局。“江苏无论是参与未来国际竞争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都需要构建新的战略载体,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现实选择。”这是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的思考。“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着眼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对此高度认同。“城市群已经成为体现全球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空间载体,江苏沿江地区作为全省经济的最主要增长极,已初步具备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相信。

  9月16日,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际咨询会上,来自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抛出真知灼见:顶层设计,打破壁垒,跨江融合,产业协同,互联互通……汇聚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向聚拢全球优势资源争要实实在在的效益,扬子江城市群的形态,正呼之欲出。

  “城市群的概念虽然是学者创造出来的,但城市群本身并非源自人为规划。而是区域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区域之间自然的协作使得这些城市群不断集聚人口,共同提高经济实力,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发展成为高质量的城市生活集聚群。

  今天的城市群内部,原本围绕在核心城市周边的城市,将转变为功能性城市,形成功能分工、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着眼扬子江城市群所面临的挑战,在高新技术带来全新生活品质的同时,人与自然也将走向新的和谐,城市之间的联系也将在合作中不断协调、通融、优化、进步。

   荷兰:分工明确的“绿心”城市群

  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坐落于莱茵河三角洲,总土地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10 万人。其区域面积仅占荷兰全国面积的1/4,但聚集了荷兰总人口的40%,是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兰斯塔德地区包括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个大城市,以及乌德支列、哈勒姆、莱登三个中等城市和众多小城市,各城市之间的距离仅有10-20公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鹿特丹是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长期为欧洲最大的海港,以集装箱运量计算,19世纪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

  分工明确让兰斯塔德城市群层次分明,工业、商业、运输业、金融业、文化、行政、服务等各种功能分别被安排在几个临近又互相分开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是荷兰最大的城市和首都,是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市内主要是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重工业则分布在附近的卫星城镇;鹿特丹是世界第一大港,又是重工业中心;乌德勒支和哈勒姆则是宗教和旅游中心,而莱登是这个地区的教育中心。

  兰斯塔德地区的核心还是举世闻名的“绿心”。为了防止城市过分密集和连片,荷兰政府提出从区域整体出发,按照不过分集中、在城镇间保留缓冲地带原则,疏散大城市的人口,保留中间被称为“绿心”的大面积农业地区。

  RTKL国际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叶格指出,中国城市群发展可以从荷兰多核城市发展中得到启发。首先,城市和乡村应各具特色,在土地使用上,需要有明确的区域功能规划,方便未来的合作;另外,创造一种可承担的公共交通体系,让人们享受到交通的便利,也让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从而凝聚人力与人心;更加突出的是生态空间、绿地的有效保护,在各类用地之间增加绿色缓冲地带。

   无缝对接,正让三座城市同打“一把伞

  事实上,这样的设想正在宁镇扬一体化的融合中渐渐成形。推动地区产业分工协作,三市根据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规划,坚持错位分工、协调发展,立足各自的产业基础与比较优势,共同打造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区域金融商务商贸中心、全国文化科技中心和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

  叶格指出,长江南北的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真正要成为城市群,就要减少这种差距感,在城市的竞争与合作之间形成“同城效应”。首先,交通的通达会带来城市间更多人口的流动,由此激发的经济活力让城市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融合,当以交通先行,宁镇扬的交通基础设施迅速得到完善,三市城际间高速公路、快速路系统和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不断加快。未来,城际与城市交通系统将无缝对接,形成更加完善的快速化、通勤化、无障碍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扬州市民梁明松,是一名设计师,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正在悄悄改变着梁明松的生活。这一天,因为工作需要,梁明松得立即去一趟南京。随到随走,他很快搭上了两地新开通的动车,50分钟后,动车准点停靠南京,梁明松也随即进入地铁站。“出差达人”梁明松高兴地说,现在一张扬州市民卡,还可以刷遍宁镇扬三市,并且能够享受折扣,非常方便。

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从南京出发,40分钟抵达扬州。宁启铁路是国家铁路网“八横八纵”沿江通道组成部分,是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将构建江苏省东部向西部地区运输的便捷通道,打造长三角北翼交通运输通道。宁启铁路自南京林场站,途经六合、仪征、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如皋、南通至启东,起初为国家I级单线铁路,设计速度为120公里/小时。改造后的宁启铁路,将运行动车组。

  跨江融合还要从“产业一体化”着手——强化主导产业协作配套,提升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宁镇扬打造自身“铁三角”。在扬州仪征汽车工业园内,上汽赛克物流、大众联合等10多家企业产品供应上汽大众南京工厂、上汽乘用车南京工厂、上汽依维柯等整车企业。园区相关负责人预期,“未来,随着南京积极推进‘非都市产业’向外转移,仪征汽车园将会承接南京越来越多‘外溢’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科教融合,借力发展,目前,东南大学研究院与扬州的产学研合同已经签了2000多万元,形成了10多个研发项目。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着宁镇扬城际圈内的优势资源,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融合,还需要一份绿色契约。“深化生态建设对接,共同打造宁扬江北生态走廊。”日前,南京市发改委表示,南京规划的重要生态功能区方山、灵岸山及龙袍湿地,与扬州化工园区的龙山森林公园和青山滨江湿地公园相邻。由此,扬州将与江北新区东沟镇对接,共同打造“宁扬江北生态走廊”。

  今年8月14日,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到2020年,宁镇扬一体化格局将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南京与镇江、扬州主城区间一小时通达,产业体系互补共荣,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同城共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生活在未来的宁镇扬,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消费购物,隔阂变通途,就好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三市的百姓将从中获得更多实惠。

   开放发展,积极探索与上海的契合点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主攻方向,在城市获得感上,叶格认为,先进智能技术将提升城市群的生活质量,城市群需要对创新进行更多的投资。

  今年9月20日,2017南通智能装备产业投资与发展恳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90多家企业负责人应邀到会,与南通就智能装备的产业投资与发展进行交流恳谈。会上,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德国菲希尔集团的测试仪器生产线等15个项目现场签约,项目总投资额40多亿元。

  资金的注入为智能制造的发光发热提前设定了精彩预告,而对接上海则是扬子江城市群在发展中阔步的一道方向。叶格指出,扬子江城市群毗邻上海,可以充分借鉴上海在智能制造、金融、投资等领域中的建设经验。

  “建设成为上海北大门”,在地理上,南通开发区天生就具有与上海紧密相连的融合发展“基因”,率先开展了与上海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的探索,在积极寻找与双城契合点中审时度势,加快与上海同城化步伐,着力建设上海先进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区,据统计,目前开发区50%以上的项目资源来源于上海。

  而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在扬子江城市群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认为,扬子江城市群地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北翼核心区,考虑到扬子江城市群应从整体上加强与上海的对接,扬子江城市群应规划形成“内外双核”的空间布局,即以南京为扬子江城市群的内核,将其培育成扬子江城市群的核心极,然后扬子江城市群在南京内核的带动下,整体上接受外核——上海的全方位辐射,从而提高南京作为省会、作为扬子江城市群龙头城市的首位度。

  融内联外,融合开放。交通的便捷、壁垒的破除,让扬子江城市群内部的联系渐行渐近,缩短着生活的距离。开放的姿态,探索的精神,让沿江城市如海绵般吸收天时地利的经济辐射。在一道道规划建设所面临的挑战面前,走向城市群新生态的机遇蓝图也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