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常州名列全省第一

28.12.2015  11:40

      最近,江苏省质监局发布“2015江苏城市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报告”,常州以76.25的高分位居全省首位。近年来,我市秉承“打造优质养老”的理念,在推进居家养老全覆盖的同时,重点建设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以适应老年人的多元需求。

      选择多样 我市形成多层次机构养老体系

      冬日的早晨,位于天宁区的红日老年公寓里暖意融融。87岁的薛士琏正和同屋的老姊妹尤丽芳聊着家常。薛士琏此前曾独居多年,今年4月入住了这家民营养老机构。

      两位老人入住的这个双人间设备齐全,床头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卫生间里也配有安全扶手。84岁的尤丽芳是退休教师,每月养老金大约在5000元左右,算下来,住在这里每月的开销还不到3500元。

      在最新出炉的《2015江苏城市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测评报告》中,“养老服务总体感受”和“养老负担的承受能力”,是调查中的两项重要指标。记者从我市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有各类养老机构113家,已经形成了“高中低均有、大中小俱佳”的格局,每月收费标准从1千多到5千不等。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庄韧告诉记者:“我们常州的养老机构的收费水平,平均水平也不过是两千到三千之间,也就是说常州的老百姓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收入状况,个人的养老金的水平状况,其实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医养融合 满足老人多样化养老需求

      “测评报告”显示:今年江苏城市养老服务公众满意度指数平均为70.23,处于比较满意水平,但也存在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两年,常州养老事业顺应时代要求,开始朝着“医养融合”的方向迈进。

      中午11点,吴兴娣老人吃上了护理员送来的热腾腾午饭。老人所住的德安医院老年内科28病区,是医院特设的医养融合病区。

      老年科是德安医院的特色专科,这几年,医院加大了老年病床的建设力度,目前,德安医院丽华院区的老年床位达到340张,这里的老人,除了可以享受通常的养老护理服务,还能得到更完备的医疗保障。

      目前,常州全市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过78万,其中,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比例逐年上升,养老需求已经转为“护理+医疗康复”模式。为此,去年我市出台《实施意见》,加快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建设。在今年全市新增的3.6万张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养老床位超过1.1万,占养老机构全部总床位数的46%。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