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江苏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全国领先

23.01.2017  02:03

 

新华网南京1月20日电(刘国超)1月19日上午,本网从在宁召开的江苏“全省城市工作推进暨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全省新增城市绿地4800公顷,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9.5%,绿化覆盖率达4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3平方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园林绿化的便民性进一步提高。2017年,全省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持续推进“城市公园绿地15分钟服务圈”规划建设,构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开放、惠民、生态、文化水平。

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周岚厅长介绍,2016年江苏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先后组织220个村庄开展省级康居村庄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完成省级传统村落普查,50个省级传统村落得到进一步保护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首批16个试点县(市、区)完成省政府确定的1450个规划发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长效化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成为首批通过国家十部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考核验收的省份。支持盐城做好“6·23”龙卷风冰雹特大灾害救灾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和集中安置点建设。

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接续实施方案》,2016年,全省持续集中改善城市环境薄弱地段脏乱差问题,列入年度目标任务的1847个“九整治”项目、8017个“三规范”项目和14540个新拓展项目全面完成。开展人居环境创建工作,1个城市和3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推进小城镇多元特色化发展,梳理形成特色小城镇培育名单,组织21个重点中心镇和特色小城镇开展规划建设试点示范,7个镇被评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3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周岚说,2017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将紧紧围绕“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短板,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持续优化全省城乡空间布局,大力提升城乡空间品质,努力实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集约发展,让住房城乡建设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针对全省城市易淹易涝片区排查结果,逐步消除集中成片的易淹易涝地区。深化海绵城市省级试点示范,加快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导各地加快城镇老旧供水、燃气管网更新和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更新机制。抓住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机遇,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轨道交通、综合管廊以及其他地下空间设施规划建设联动,打造“立体城市”。

2017年,设区市城市建成区40%以上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整治,南京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基本实现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全覆盖。撤并乡镇集镇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建成200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每个设区市有1-2个乡镇开展镇村全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在“931”行动框架基础上,将城市干道杆线立面整治、垃圾分类处置、街道设施景观提升和便民化、老旧住区环境提升、智慧城市管理等内容纳入其中,推动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

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的住房保障问题,周岚表示,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全年新开工城镇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25.8万套、基本建成18万套,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率达到92%。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5万户,优先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大力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大力推进适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环境改善和有机更新,推进老旧小区基本物业管理全覆盖。

村庄环境改善方面,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将分类持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配套建设,提升村庄环境面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100个承载乡愁记忆、具有田园诗意的“世外桃源”式乡村。按照“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基本思路,推动村庄特色发展。培育创建一批特色小城镇。各地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安排特色小城镇、美丽宜居乡村试点示范,将其串点、连线、成片,建成并公布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

刘国超

新华网》 2017年0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