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年义务为敬老院老人理发

30.06.2016  13:36

  他是企业老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交汇点记者张旭

  企业老总敬老院坚持4年给老人理发

  进入梅雨季的南京,闷热而潮湿。在江宁区东山敬老院里,却是一派清凉祥和。一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子正在为老人们理发,期间不时传出阵阵笑声。他真实的身份并不是一名理发师,而是一名企业老总,他在这里做义工已经坚持了4年,在建党95周年到来之际,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交汇点记者张旭通讯员张琪

  大学时就热心公益并光荣入党

  “这里就像我的家,老人们就是我的亲人,为亲人做点事情,谈不上辛苦不辛苦。”在东山敬老院里,48岁的冯喜和一边给老人理发,一边对记者轻描淡写地说道。

  1971年出生的冯喜和,毕业于辽宁省民政学校,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关爱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老人的接触中,他发现很多老人晚年生活很孤单,未迈入社会的冯喜和当时便立志今后要为老人们做点事情,因此,在校期间,他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冯喜和说,从小到大,父母一直教育他与人为善,记得家里的春联连续几年都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当时他并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意识到种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所谓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人人都只是一味地索取,没有奉献,那社会还会继续向前发展吗?对于他个人来讲,如果没有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当生命即将结束之时,他会遗憾自己的所作所为。

  购置理发器材为老人免费理发

  毕业后,冯喜和当过理发师、卖过衣服鞋帽,虽然生活曲折,但他始终不忘帮助他人,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志愿服务,关爱孤寡老人。2005年,冯喜和来南京谋发展,居住在原东山街道东桥村,从一名普通的职员干起,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企业的总经理。然而,事业处于上升期的冯喜和却慢下脚步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做义工。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说想做好事,捐点钱就行了,可冯喜和却说:“有钱人多着呢,捐钱的也不少我一个,我只想做一名将关爱送进老人心里的普通志愿者。

  2013年初,冯喜和找到东山街道敬老院的方院长,提出自己想利用周末时间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做点事,方院长表示十分欢迎,同时也声明敬老院只能提供活动场所,无法支付酬劳。“没关系,只要您让我来就行。”冯喜和笑着说,由于他前些年学习过理发,想着要不就从给老人们理发开始。说干就干,冯喜和自掏腰包,购置了理发器材,开始走上志愿服务的道路。让冯喜和没想到的是,他第一次开展志愿服务时就遇到了困难。他回忆说,敬老院里有一名聋哑老人,前来理发,他很用心地给老人理完头发后,原以为会得到老人的肯定,没想到老人回到房间不一会儿又跑了过来,用手指着头顶让冯喜和重新给其理发。冯喜和仔细查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问题,但为了尊重老人的意愿,冯喜和只能再次帮老人理发,剪完后,没想到这位老人还是不满意,还不开心起来。摸不清情况的冯喜和只能寻求其他老人的帮助。原来该名聋哑老人十分爱干净,对头发的要求也很高,理发时,头发长短要一致,即使有一点不符合也不行。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冯喜和耐心地再次给老人理了发,最终满足了老人的需求,该老人离开时笑着对冯喜和竖起了大拇指。

  四年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冯喜和告诉记者,敬老院里的老人年龄都很大,外出理发很不方便。有一次,冯喜和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发现有一位老爷爷,常年躺卧在床上,头发与胡须因长时间没有打理变得十分凌乱,但老人连坐起来都十分困难,更别说出门理发了。冯喜和看到后笑着说:“大爷,我给你来个私人定制,躺着就能给您理发。”冯喜和首先用双手扶起老人,用一只腿的膝盖顶住老人的后背,支撑起老人的上半身,腾出双手,开始为老人理发,理完发后,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端来热水帮助老人清洗,因担心头发湿引起感冒,冯喜和还拿来干毛巾帮老人擦干,直到老人头发干了,冯喜和才整理好理发工具,正当他准备下床时,却发现自己抵住老人后背的腿已经麻得无法动弹了。

  如今,老人们遇到啥烦心事,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冯喜和。冯喜和也将为老人们服务当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来为老人们服务,多年来从未间断过。冯喜和告诉记者,今年已是他来这里的第四个年头,下个四年他还要来。

编辑: 项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