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坚定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3.06.2016  15:58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能源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从源头减轻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抓手。6月12日至18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节能领跑 绿色发展”,6月14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是“绿色发展,低碳创新”。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广泛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切实加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十二五”主要成效

  单位能耗逐年下降。“十二五”以来,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年降低, 2015年为0.46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22.9%,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的约束性目标。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2015年,吨钢综合能耗、火电供电煤耗、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和平板玻璃综合能耗分别比2010年下降6.7%、6.5%、5.2%和16.7%。

  结构节能初见成效。“十二五”以来,服务业稳步发展,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66万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6%,比2010年提高7.2个百分点。实施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方案,多措并举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约30%。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1%,比2010年提升7.1个百分点。

  节能改造成效明显。突出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主要耗能行业,以锅炉、窑炉节能改造、汽机系统节能、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为重点,大力组织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共支持1700多项节能改造,新增节能能力1200多万吨标煤。以推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综合运用政策激励、节能执法和差别化电价等措施,推广高效节能电机、空压机、通风机、变压器等用能产品推广,推动落后用能产品淘汰。2013-2015年,全省推广高效节能电机25.3万台,合计功率570多万千瓦,淘汰低效电机并实施电机系统改造14.4万台,合计功率330多万千瓦,走在全国前列。

  重点领域节能全面推进。以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重点用能单位为主体,深入推进节能低碳行动,纳入行动的万家企业有三分之二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五年累计节能2800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205万吨标准煤的目标任务,2015年全省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65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31.2%。以发展绿色建筑、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和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为重点,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推进机制更加完善。先后颁布实施《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制定出台《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江苏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江苏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江苏省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印发《江苏省项目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开展项目节能量交易试点。编制60项(已颁布实施37项)严于国家的工业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结合节能监察执法,建立对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和违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用能设备的惩罚性电价和差别电价执行与退出机制。

  节能支撑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强节能执法能力建设,推进构建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节能执法体系。节能产业加快发展,攻克了高效换热、燃烧、LED照明、大型稀土永磁电机、余热发电等一批节能共性关键技术并产业化,拥有一批技术领先的余热利用燃气轮机、工业高效节能型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装备、高效相变换热器等高端装备产品,半导体照明外延芯片占国内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列入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的企业数占全国的20%。

  二、推动“十三五”节能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节能降耗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直面挑战,把握机遇,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依法监督管理相结合,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严控能耗增长源头,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施节能重点工程,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确保完成地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的约束性目标,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强化约束,倒逼转型。实行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不断强化节能目标的约束性作用,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二是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落实国家对部分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实行能耗等量或减量置换的政策措施,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努力提高新增项目的能效水平。加快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低端落后产能,优化能源结构,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用能设备产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创新驱动,完善机制。加快节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完善激励、约束和倒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开展工业领域能效领跑行动。扎实推进苏南地区项目节能量交易试点,适时扩大项目节能量交易试点范围。深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四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节能,增强用能单位和公民自觉节能的意识和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绿色化生产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