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重病仍坚守一线 仪征基层女警孙月霞痛并快乐着

13.03.2015  00:24
`孙月霞为居民送二代身份证上门。

  中国江苏网3月12日讯(通讯员李大友 记者杨丽)身患红斑狼疮,她却依然坚守在基层社区,现在已经走到了第8个年头。有人劝她申请调整工作,换个轻松一些的工作。但她热爱这片社区,每天依然走村入户,与辖区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叫孙月霞,是仪征市公安局胥浦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她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她获评“扬州十大巾帼平安卫士”,并于近日被授予“扬州市三八红旗手”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生女儿时不慎患上红斑狼疮

  今年37岁的孙月霞,2001年进入仪征市公安局,先后在交巡警、内保部门工作。2006年3月,她放弃有规律的的机关工作,选择到能够接地气的基层派出所工作。快10年过去了,当初和她一起下基层的民警,有的调回了机关,有的调到了其他部门,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只有她还在基层。

  2008年,这是一个让孙月霞悲喜交集的年头。当年1月,她的女儿出生,在生养期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她不幸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至今尚未探明,是世界三大疑难病症之一,很难治愈,对身体具有着严重的危害性。不少妇女得了这个病后,只得放弃工作,在家养病,延续生命。

  看到病情诊断书时,孙月霞傻了,初为人母的兴奋和喜悦,被这突如其来的病情诊断书橫扫得荡然无存。这可怎么办?自己才刚刚30岁啊,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难道就这样成为一个整天与药物为伍、在家静养休息、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吗?看着一旁熟睡的女儿,孙月霞只能躲到被子里偷偷地哭泣。病魔的无情打击,一度使她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重回社区付出更多汗水

  没过多久,随着派出所同事到医院看望孙月霞,跟她谈其派出所的工作,一下子勾起了她对工作岗位的向往,对辖区一草一物的思念。孙月霞从怨天尤人的境地中精神振作起来,决定重返工作岗位。

  孙月霞管辖的三八社区,下辖一个行政村、两个社区,面积3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两万,流动人口1000多。这几年搞开发,拆迁户有4000多,矛盾多,维稳压力大。从2006年任社区民警开始,孙月霞每天都接到辖区居民四五十个电话,有的是办身份证,有的是迁户口,有的是调解纠纷。对这些事,不管大小,她都尽快落实到位。因为她知道,老百姓遇到难事,如果自己能解决肯定不找警察。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他们才打电话的。

  如此大的工作量,对于患病后的孙月霞来说,无疑要付出更多的汗水。2013年8月的一天,辖区70多岁的赵姓老人找到孙月霞,问能不能给他安户口。原来,赵某刑满释放后没有及时落户,随身的迁移证遗失。起初他并没有当回事,但随着年龄增长需要办农保,急需办理户口以及二代身份证。孙月霞决定帮助他。

  当时已是盛夏,骄阳似火,而孙月霞的病最是不能晒太阳,一晒,脸上就容易出现红斑。而且汗腺萎缩,体内的毒气不能随汗排出,就会损伤内脏。但她没有多想,走访、查询、函调,忙忙活活近一个月,她终于收齐了办证所需材料,老人的户口落上了,低保办好了,孙月霞也累倒了。但她休息一天后,再次上岗,脸上仍带着会心的微笑。自制“保姆车”主动加班

  得病后的孙月霞特别容易感到疲劳,正常人步行几百米一点事都没有,而她却累得不行。疾病造成低钾,造成酸性体质,肾脏特别容易感染,所以她每天要喝大量的水,还要分时段吃不同的药物。长期吃药又损伤了她的胃,不能饿,一饿就痉挛。为此,她上下班、外出工作都开自己的车,车里带着水壶、饼干和10多种药物。派出所的同事把她的车笑称为“保姆车”,虽然只是一辆普通的家庭轿车,但这是孙月霞的健康车、救命车。

  去年12月下旬的一天,孙月霞到三八村调解一起邻里纠纷。上午9点多钟,她把两户发生矛盾的人家喊到村里来商谈,谈到11点钟,双方还没有谈拢。这时她的胃疼起来,浑身直冒虚汗,甚至出现幻觉:感觉正在争吵的双方身影越来越远,声音越来越小,如果再坚持下去,恐怕就要现场倒下了。她赶紧到自己的车上喝水,吃药。几分钟后,感觉好些了,她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回到现场,继续组织调解。一直谈到下午两点钟,也许是她的执着和真诚打动了双方,矛盾终于消除了,两家人达成了和解。

  生病后,派出所领导不安排孙月霞值夜班。但派出所只有16名民警,管辖区域又是城郊结合部,情况复杂、矛盾多,工作量大。于是,孙月霞开着自己的“保姆车”主动来加班,晚上八九点下班是家常便饭。去年平安夜,辖区内一家大排档两群小年轻吃宵夜时因言语不和发生斗殴。所里接到报警后,将现场15名违法嫌疑人带到派出所进行调查。孙月霞主动留下来帮忙,一直工作到凌晨两点。

  粗略统计,孙月霞生病以来,每年加班约700个小时,相当于80个工作日。

   女“汉子”还有个编外“女儿

  今年春节期间,孙月霞收到一条来自重庆的祝福短信:“干妈,身体还好吧?祝你新年快乐!我在这边生活得很好。妈妈说,请你暑假把妹妹带到重庆来玩。

  给她发短信的是原仪征市月塘镇的留守儿童章锦仪,小姑娘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妈妈长年在重庆打工,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月塘老家生活。2009年,仪征市公安局政治处组织民警慰问时,孙月霞和小锦仪结成了对子。打那以后,每年年底,她都给小锦仪买一身新衣服过年,每年暑假都把她接到家里,和女儿一起过暑假。小锦仪很懂事,一直叫孙月霞干妈。

  但是,干妈毕竟不是亲妈,小锦仪一个人的时候,经常流露出落寞的神情。孙月霞知道,她是想妈妈了。和小锦仪妈妈联系后,孙月霞得知,她已经在重庆重新组织家庭,并又有了孩子。虽然她想将小锦仪接过去一起生活,但却顾虑孩子能否和后爸和睦相处。孙月霞告诉她,小锦仪很懂事,试一试吧。多次鼓励之后,去年暑假小锦仪被妈妈接到重庆的新家。暑假还没过完,孙月霞就接到小锦仪妈妈的报喜电话:一家人相处融洽。

  小锦仪有了好的归宿,孙月霞很高兴,忙不迭地给孩子办户口,转学,在骄阳如火的夏天奔走,也不觉得有多难受,好像身上的病痛也减轻了许多。

  由于长期的工作操劳和吃药治病,孙月霞原本浓密的头发稀疏了,变黄了,身体也消瘦了许多。曾经有人问她干公安工作苦不苦、累不累?她笑笑说,通过与病魔的抗战,认识到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理想与信念,在未来的道路上,自己将不断挑战命运,超越自她。因为她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