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残碑揭示南京牛首山绝壁曾有“悬空寺”

05.06.2015  18:58

  牛首山是南京的佛教圣地,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大量佛教遗迹,保存至今、基本完好的则有弘觉寺塔及摩崖石刻等。日前,郑和研究学者、郑和后裔郑自海根据明代残碑和考古发掘情况指出,牛首山兜率崖曾有一座兜率殿,其形制很可能类似于北方的悬空寺。

  鹄立其巅,风飘欲坠

  牛首山位于南京南郊15公里,主峰海拔242.9米,是历史上有名的佛教圣地,山上的弘觉寺是南京著名古刹。有资料记载,明代牛首山地区的佛教寺院最多时将近三十所。

  在牛首山东峰以东,有一兜率崖,这里三面临崖,一面朝南,遥视远处的献花岩。朝南一侧崖壁直立无路可上,道路艰险,荆棘丛生,少有游人光顾,实在要去,必须先绕至文殊洞才能下到兜率殿地面。

  清代文人余宾硕在《金陵览古》中如此形容“兜率崖”:“缘石而东,经凭虚阁,上兜率岩,崩恋倾侧,挺崿盘趾。鱼贯而登,履底可见”。民国学者朱偰在探勘此地后写到,“牛首山兜率岩,一名舍身台,悬崖千仞,鹄立其巅,风飘欲坠”。

  近年来,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兜率崖发现了三块明代残碑。碑文的记载,文献中的蛛丝马迹,以及次第展开的考古发掘,使郑自海确认,这处陡峭的悬崖上,曾有一座弘觉寺的附属建筑——兜率殿。

  残碑上记载“兜率殿

  郑自海告诉记者,第一块残碑碑文提到,“舍身崖,凭栏俯视,群山如摄,浮屠露顶,旷远险峻,别换耳目”;“纳鸠聚,十有余年,次第落成,凌空构阁,供大士其中,曰观音”;“兜率崖有殿三楹,曰兜率殿”。立碑者是僧人“续宽”,立碑年代约为明初。

  第二块残碑是一块告示碑,内容和寺庙田地、僧人应该遵守的清规有关。此碑碑文中提到:“牛首山弘觉寺,舍身岩,兜率宫,观音阁,向系游人……”由此可见,立碑时弘觉寺有一处兜率宫,这个”兜率宫”应该就是前面提到的兜率殿。

  第三块残碑仅存碑额,上面隐约有字。郑自海说,经多方求证,可初步判断为“临济正宗”四字,证明此碑和佛教有关,其发现地兜率崖或曾有佛教遗迹。

  考古证明现场存在过建筑

  三块残碑发现后,江宁文物部门在兜率崖进行了全面发掘。郑自海告诉记者,现场共出土石础12个,分大小两种,大柱础长和宽分别为64厘米,小柱础长和宽分别为42厘米。

  “兜率崖的平台,长约16米,宽约17米,石础的出现,证明了这里有过建筑,而结合残碑碑文的记载,我认为这个消失了的建筑,很可能就是兜率殿。”郑自海说。

  根据现场两个非常特殊、中部为空心的石础,以及附近崖壁上发现的多个雕琢规则的方孔,郑自海提出了一个大胆推测:兜率殿并不是完全建筑在平台上,很可能部分悬空。“也就是说,兜率殿建筑主体一部分是靠木柱支撑,好似半悬在空中,与山西著名的悬空寺有几分相像!

  郑自海还发现,虽然残碑中都提到了兜率宫或者兜率殿,但在文献中却极少有提及。成书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至三十四年(1555年)间的、牛首山历史上第一部志书《牛首山志》(作者盛时泰),只提到了凭虚阁,而没有提到兜率殿;成书于万历年间的《金陵梵刹志》(作者葛寅亮)堪称明代南京佛教百科全书,书中详细地描写了弘觉寺各殿堂,同样没有记载兜率殿。

  “最大的可能性,是兜率殿建于明初,其辉煌期是明永乐、宣德年间,被毁则是在嘉靖年间之前,所以盛时泰、葛寅亮虽都到牛首山来探访,但都没有看到兜率殿。”郑自海说。

  建造者或许是郑和

  那么,兜率殿到底是建于何时,其建造者又是谁呢?郑自海的观点是——兜率殿的建造者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郑自海说,郑和长期生活在南京,闲暇时常去牛首山游览,与高僧宗谦结为好友。郑和史料的重要文献《非幻庵香火圣像记》中提到,郑和曾经“览兜率崖,辟支佛洞。愕然有感。乃伐木鸠材,复崇栋宇,像设起人之瞻敬”。这段话说,郑和游览牛首山的兜率崖、辟支佛洞,很有感触,于是在这里建造殿宇,供后人瞻仰。“这段话里郑和修建的殿宇,很可能就是兜率殿”。

  郑自海介绍,郑和是建筑上的行家里手,曾督造金陵大报恩寺。他选择地形险峻的建筑兜率崖上建殿,就是要建造一座与众不同的寺院。

  而兜率殿的营建年代,郑自海推断,很可能是在宣德四年至宣德八年郑和去世之时。在兜率崖考古现场,郑自海还意外捡到一片有铭文的残瓦片,背面有“工部·宫瓦右”落款。他认为,这或许说明,郑和在营建兜率殿时,曾经专程通过工部官窑定制了黑瓦,由此也可见郑和对这座建筑的重视。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