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场景化应用为核心,云中大学带来怎样的新体验?

29.10.2020  22:22

近年来,数字技术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尤其在实际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正使得启发式、自主型、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学习者”这一教学中的主体日益凸显,而“施教者”的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正如华为中国政企教育业务部总经理曾伟经所说,数字技术不仅要改变教学流程和教育形态,更将融入教育教学等核心场景,实现“以人为本,创造智慧”。如今,“云中大学”的出现,正是数字技术和教育场景充分融合的产物。

在云中大学中,数字化是基础,镜像化赋予数字以生命,让数字变成数据,智能化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让现实校园更智能。作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懂行人”,华为认为,未来大学的形态应该是在云中,云中的大学由现实和虚拟两部分组成,而且两部分是有机融合,互相促进的。

具备数字化、镜像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的云中大学,通过跨界、联接、开放的智能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便利融通各种资源和力量,突破了教育固有的时空、资源、身份等限制,正在为“施教者”和“学习者”带来全新体验,并催生出高等教育的新形态。

从“云中苏大”

窥见云中大学新体验

顺应高校数字化转型大潮,2018年,苏州大学正式启动“云中苏大”建设,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看来,“云中苏大”是联通高等教育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要主动争当全球高校向数字大学转型探路径、出经验、定标准的先行军。

经过近两年的“云中苏大”建设,“云中大学”已经初见雏形,尤其是各种数字技术在苏州大学的落地应用,更是为苏州大学带来了创新的教学新模式和新体验:从传统的“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位教师、一群学生”转变为“一张网络、一个终端、成千上万名学生、学校教师任挑选”的新型教育形态,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学习,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行进在“上好学”的路上。


 


 

以教学场景为例,基于5G及VR/AR技术的360智慧教室,正在重构苏州大学医疗教学模式,使临床医学案例沉浸式教学的开展成为可能。具体来说,新构建的医疗教学模式实现了五个打破,即打破物理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接入学习;打破知识体系限制,任何学院、任何年级同学均可根据爱好参与学习;打破交流限制,直接与主刀医生、手术室医生交流互动,增强教学体验;打破教师知识结构限制,涉及手术各领域专家灵活接入参与授课;打破原有教学体验,VR身临其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沉浸式体验。

同时,苏州大学为了落实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还针对学生打造了一个完整的成长陪伴方案。从新生入学,系统会建立每个专业的学业知识图谱,同时建立新生数字档案,为后续充分感知学生的成长发展积累各自的数据,也为学校精准陪伴每个需要帮助和提优的学生打下基础;在学生毕业离校时,系统则会利用现有学生的数字档案,从多个维度面向毕业生提供了94个数据类别的信息,可以大致勾勒出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轨迹。

除了针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的数字化,苏州大学还通过IOC(智能运营中心)的建设,使学校管理者即时掌握学校运行综合态势,感知学校运行风险和发展趋势,辅助学校各领导及综合部门调整工作策略,实现校园管理从“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转变,有效提升了校园运营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和动态化水平,使校园运行更加智慧顺畅。

从上述几个场景化应用可以看出,借助新技术与应用的深度融合,苏州大学通过云中苏大的建设,正在成为一所云中大学,不论是学生学习还是师生服务,抑或是校园管理,都可以在云中大学中完成,这样一来,不仅为“施教者”和“学习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的管理效率。

基于教育息壤数字平台 

构建云中大学“底座”

在云中大学带来诸多新体验的背后,数字平台的基础支撑至关重要。正是有了开放、强大、灵活、安全的数字平台作为“底座”,云中大学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字技术与应用场景的融合,进而打造出更多的创新应用,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体验。

作为教育行业的“懂行人”,华为一直致力于将数字技术运用在教育的核心场景。不久前,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正式发布,旨在通过技术与应用场景的融合,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创造新价值。

据了解,息壤之名源自《山海经》,原意指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华为希望借息壤之寓意,打造教育行业的堤坝、黑土地,打造有生命力的教育行业数字平台,通过“软硬件平台+技术+合作伙伴”的生态,抵御各种技术上的洪水猛兽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作为教育行业内的应用型数字平台,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可以为行业带来四大改变:一是教学从经验型向数字支撑型转变;二是学习从统一化向个性化转变;三是资源从“被动寻找”向“主动推送”转变;四是管理从“单一学校”向“区域一体化”转变。

尤其针对教育行业的三大问题和挑战:1、数据不够全面,没法打通数据孤岛,后期数据化没法支持教育;2、分批建设应用,业务之间不互通;3、教学资源不均衡,难以实现高效的资源配置。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更是给出了三大解决之道:

首先,建设数据平台,驱动数字教育。借助“罗马”工具,实现数据的汇总;再借助“大禹”工具进行数据全生命周期一站式开发运营,助力高效应用;其次,沉淀通用业务能力,实现用户管理、认证授权、应用和资源管理等的统一,形成一致性体验;第三,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借助视频通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对于云中大学的建设而言,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的发布,为教育构筑起面向未来的ICT基础设施,通过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赋能更多智慧教学、测评、管理类应用衍生。华为教育息壤数字平台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以业务为导向,自上而下的通过价值运用驱动建设;另一方面则是自下而上通过充分挖掘价值,延伸出新的智慧应用。

云中大学建设加速 

“懂行人”为教育新体验赋能

从传统的智慧校园建设到今天的云中大学建设,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逐渐进入深水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加速与教学等场景深度融合,并创造出更多新的教学场景和教育体验。

顺应行业需求的变化,在教育领域,华为已经从硬件供应商转型为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学校具体工作中的难点、痛点提供场景化的解决方案,致力于做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懂行人”。

其中,华为在与苏州大学共建“云中苏大”过程中,就逐渐摸索出一整套建设“云中大学”的方法论,并通过联合发起“云中大学联创中心”,更好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云中大学建设,探索高校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

事实上,云中大学的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场景的创新,也将推动教育体系从以“施教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个性化,也更加贴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复制推广。

作为云中大学的践行者,华为在不断深入教育行业核心业务场景,构建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过程中,一方面从教育行业的本质入手,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立德树人”的结合;另一方面则通过与教育行业的生态伙伴一道,针对教、学等核心业务创景打造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与生态伙伴的联动。

比如,在“云中苏大”建设过程中,不论是IOC(智能运营中心)的建设,还是基于5G及VR/AR技术的360智慧教室的建设,都是华为领先的技术、生态伙伴能力以及实际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结果。

作为教育行业的“懂行人”,华为未来也将继续深耕教育行业,进一步贴近教育行业需求,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携手优秀的合作伙伴,构建起多样的、繁荣的教育行业生态,致力于使校园更智慧,使教育更智能。与此同时,华为也将继续通过与高校的深入合作,共同培养更多的“懂行人”,为高校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