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轨道巡查员:夜间负重徒步7公里 检查4万个螺栓

17.01.2015  02:26

 

独自走在地铁轨道线上巡查维护员韩振民。       中国江苏网1月16日讯(记者 程远)去年7月,伴随着江底列车的轰鸣声,南京迎来了首条跨江地铁。这条地铁的开通让江南江北通勤更加便捷,坐在“土豪金”十号线列车上,一首歌的时间便可穿越长江。而有这样一群人,一到夜深人静时,便要行走在地铁的隧道中,进行巡查,保障地铁运行安全。他们被称为轨道巡查维护员。

工作中的韩振民。

巡查要检查的螺栓,7公里的路程上有4万个。

初见中铁三局的维保工韩振民,是1月15日晚近11点,在南京地铁十号线绿博园站。这里是十号线全线江南地区的最后一站,再往前,经过一段夹江便进入江心洲。由于离工作正式开始还有大约半个小时,韩师傅便和记者攀谈起来。“我们一般是晚上8点半来到这边待命,待晚上所有列车回库以后,便可‘请点’正式开工。”他解释说,“请点”就是向上级请示是否可以进入轨道区,待确认无误后,才可进入,否则会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我们这个班组一共有四个人,主要巡查任务是绿博园至浦口万汇城站,总距离为7公里。”韩振民笑着告诉记者,每次巡线一共2个人,每个人巡一条边,全程都是徒步,一趟下来大约要耗费2个半小时。在绿博园站的车控室后面,便是韩师傅及同事的待命区,空荡荡的房间内只有几张桌椅,一个冰箱及微波炉是他们工作前“加餐”的必备电器。“毕竟晚上还要走不少路,除了正常吃晚饭之外,在工作前都会稍微吃点夜宵。”韩振民表示,工作期间必须要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体力,不补充点能量那是绝对不行的。

 轨道巡查维护员们的“百宝箱”。 

      在桌上,一个不大不小的巡道袋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一打听才知道,这是轨道巡查维护员们的“百宝箱”。“锤子、扳手、老虎钳、卷尺、备用螺栓、手电都是必不可少的。”韩师傅一件件的拿出来摊在桌上向记者展示。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包里,重量可不轻,记者试着提了提,估摸着有个十几斤重,更何况,还要背着徒步7公里。7公里大概有多远?记者粗略的在地图上测算了一下,大约是南京地铁1号线安德门站到珠江路站的距离。

  “在轨道区,不是简单的行走,一整条路上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韩师傅说,地铁列车在轨道上行驶会产生震动,这往往会让固定轨道的螺栓产生松动或歪斜。“我们任务之一就是要将这些螺栓回位、拧紧,以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他说,公司规定72小时内就必须要巡线一次,这是安全保障工作,一点都马虎不得。据了解,25米长的轨道上有160个T型螺栓,推算下来7公里一共要检查44800个螺栓。除此之外,还要观察铁轨是否处于直线及隧道内的大小事项。

  韩师傅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巡线的时间并不富裕,一般要到3点半结束,必须要赶在4点钟的“轧道车”之前走出来。“轧道车”相当于试跑检查车,确认一切正常之后,6点钟的第一列地铁才能正式运营。“白天8点半与白班同事交接班,就匆匆的赶回家,早饭也来不及吃。”他无奈的说,就是这样也回去还要洗澡、洗衣服、整理家务,平均一天仅能休息5-6个小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锻炼好才能身体好。”他笑着说,在休息时间自己还喜欢散散步,上网看看电视剧。

  “在昏暗的隧道内,既要一路保持匀速前进,又要保证不错过任何一个问题,难度极大。”韩振民说,遇到小问题现场立马解决,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用纸笔记下来,立刻上报,除了心细之外,经验也非常重要。“我原先是在铁路上工作的,接触轨道已经三十多年了,在南京地铁工作还是头一年。”他笑着说,虽然自己已经年逾五旬,上夜班有些辛苦,但能为南京市民的日常出行很骄傲。正说着,时钟指向了12点35分48秒,韩振民接到电话,可以正式进入轨道区,随后便开始了忙碌的工作,头也不回的向轨道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