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神题解不了?名师深度分析江苏“小高考”全科目

22.03.2016  00:02

  昨天,江苏省2016年普通高中学测必修科目考试即“小高考”落下帷幕。记者了解到,首日开考的学科中理科物理、生物注重实验,文科政治、地理关注生活,虽然这几门学科过关都比较容易,但考A有难度。

  考试的大趋势将指向何方?未来复习备考更应关注哪些方面?今天下午,交汇点记者采访了一些老师,为备考的学生指点迷津。

   历史:不生僻,关注现实和江苏元素

  镇江大港中学的束鹏芳老师表示,试卷的内容选择立足主干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考查内容都拒绝了生僻、琐碎的知识点。

  以亚投行切入考查中国国际地位,以世界互联网大会切入考查科技进步,以“一五计划”的考查引向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试题……束鹏芳表示,试题非常关注历史的现实意义,用现实切入回溯历史,用历史切入启迪现实,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现实借鉴功能。

  此外,试卷还有很强的江苏特色,除了材料情境、现实关注和素养考量,还特别表现在江苏史料的选用。例如,第5题选用明代“吴门画派”的文征明的作品,第6题取材道光年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第9题以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为情境等。

   地理:弱化死记硬背,重图表,能力立意

  “各类景观图、示意图、分布图、过程变化图以及数据统计图达20幅,考查内容属于课本知识再现的仅占17分,23分为学生通过读图直接得出结论,而通过阅读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进行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的分值达到60分。

  南京一中的陆芷茗老师表示,能力立意是地理测试卷最独特的亮点,即弱化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以及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考题的设置还充分体现了地理思维的规范性和系统性。陆老师举例,5~6题组是从地球表面云层的分布推知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进而推测卫星图片的拍摄时间,属于逆推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与移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结论。

   物理:稳中求新,注重考察实验细节

  记者了解到,物理试卷延续了往年的稳定性,立足基础,利于学生考试时保持平稳的心态。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黄红锦老师表示,实验考试很有新意,“命题者想要考查学生有没有真正动手做实验,考了复写纸或者墨粉纸盘如何放置等实验的细节。如第11题通过4幅图来呈现“释放纸带”的操作,第25题、27题要求考生现场使用刻度尺来获取数据。”

  “这种命题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积极导向作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做实验,而不是在黑板上做实验或者是看实验视频。”黄红锦解释道。

   生物:过关不难,考A有难度

  苏州实验中学章青老师表示,试卷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情境鲜活,例如第8题以“雾霾天气”为背景,考查它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第33题以“屠呦呦利用黄花蒿提取青蒿素,并获得诺贝尔奖”为背景,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部分试题体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过关不太难,考A有难度。”例如第38题以新颖的血糖调节示意图为载体,要求考生综合分析血糖调节的生理机制、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同时有显性纯合致死、自由交配、两对基因的随机交配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这样也避免一些学生靠临时突击就能拿A,让真正优秀的学生得益。

   化学:立足教材,重基础

  据了解,今年化学学测试卷试题内容和形式保持基本稳定,难度适中,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要求。南京外国语学校陈懿老师表示,以稳为主,但稳中有新,富有时代气息。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微博热传的“苯宝宝”,食材秋葵、家用铁锅、乘车禁止携带物标识……陈懿介绍道,试题素材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编制试题的背景素材丰富,“既有趣味的科学实验如‘土豆电池’‘化学魔术’等,也有真实的工业生产如亚硫酸钠生产的实验研究,非常富有时代气息。

  交汇点记者 周娴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