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沟油”离开餐桌还需走多远?

29.04.2017  22:12

  从回收残羹剩饭的“口水油”,到套路复杂的“泔水油”,“地沟油”屡屡成为舌尖安全的“敏感词”,长期困扰着老百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从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监督管理责任等多个方面拉起“地沟油”警戒线。

   加强综治:重点问题需靶向突破

  小餐饮、小作坊曾是老百姓舌尖安全的一大隐患。为此,意见强调,加大对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以及农贸市场、小餐饮、小作坊等的巡查力度。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监督。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指出,小餐饮、小作坊等是监管过程中的难点。为整治“地沟油”建立“吹哨人”制度,重奖和保护内线举报人,有助于从内部攻克“堡垒”,促进“小散乱差”企业的综合治理。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有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反映,餐厨垃圾收运工作涉及面广、部门多,需交管、卫生、生态、交通、工商、质监等多部门配合,但一些地方仍然面临着“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困境。

  意见提出,落实地方属地管理责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餐厨废弃物、肉类加工废弃物和检验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的处理负总责。

  朱毅指出,“地沟油”整治进入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和政府官员的奖惩挂上钩,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治理的自觉性,可看作是一个“紧箍咒”,促进地方政府落实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