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羊”地名有13个 “猴”地名为何一个也没有?

29.01.2016  11:31

      每一个地名的来历含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沉淀和人文价值。1月26日,我市民政部门公布了《扬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市民征求意见。本办法一旦通过开始施行,地名的命名、更名等相关事宜都需按照规则执行。令人关注的是,曾一度使用混乱的“广场”、“中心”、“大厦”等地名,今后都将要按照规定加以准确命名。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地名在不断增加,而新规的出台,能够对近些年来道路、住宅以及建筑物中出现的大量“名称乱象”进行规范。

      解读

      大厦、商场、大楼不能乱叫了

      扬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冯静认为,地名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一个个地名如同镶嵌在扬州古老史册上的珍珠,在扬州两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她介绍说,根据《扬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今后高层建筑、商业中心等大型建筑物(群)需依照一定标准命名。据悉,高度在50米以上、楼层应在15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高层或大型楼宇,可称为大厦;以商业购物为主,建筑面积较大的高层或大型建筑物,可称为商厦;其他相对于周围环境显得醒目、突出,具有标志性作用的较高层楼宇,可选用大楼、商场等命名。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曾经我市一些高层建筑或商业中心的命名出现过模糊的情况,申请者对于“大厦”、“商厦”、“大楼”、“商场”这四个通名的区别不太了解。冯静认为,新规定的出台,让市民有了可以对照的标准,对我市新地名的规范很有作用。

      新小区不能随便取名山庄、花园

      近年来,在很多城市,商品房层出不穷,一些建有别墅的小区也是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部分小区开发商为了推销楼盘,在小区命名的时候,多喜欢用“山庄”、“花园”等起名,显示小区的生态环境好、楼盘档次高。然而,这些房地产开发商殊不知,今后用“山庄”、“花园”为小区命名,不能再随心所欲了。

      今后凡是想起名为“花园”、“花苑”,有了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具有相当的人工景点和一定的绿地,具有较完善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环境优雅的大型居民住宅区。如果想命名为“山庄”的话,应该是依山而建,且有一定的园林景观、环境优雅的低层高标准住宅区。

      此外,想以“别墅”字样为小区命名的,必须是独幢的、拥有花园的园林式、低层、联排、低密度、高标准居民住宅区。

      新地名要融入古代文化名人故事

      地名是人类文明足迹的标识,承载着城市的沧桑历史和厚重文化,我市的很多古街巷同样如此。例如,旌忠巷、双忠祠、史可法路等,因颂扬扬州历史上的守卫城市的英烈而命名;三元巷、正谊巷、太傅街、青莲巷等,是为了纪念出生于扬州或曾在扬州游历的历代著名文人而命名;南北巷、讲经墩、螃蟹巷、黑婆婆巷等,均缘于和该巷有关的劝人向善的民间传说。

      “每一个历史地名都有来历和故事,有的地名已经传承上百年、上千年。”文史学者韦明铧说。专家认为,地名是信息的载体,古老的地名多是以地理环境、历史事件、政治因素、文化背景等为地名。韦明铧告诉记者,我市较为多见的老地名包括人物地名、史迹地名、物产地名、交通地名。

      他举例说,例如位于国庆路西侧的彩衣街,这条街和东关街隔街相望。旧时的彩衣街,一直延伸到国庆路东侧东关街上的“盛世岩关”牌坊。古时,这是一条以做衣服闻名的街,因此而得名“彩衣街”。而另一条位于四望亭路中段北侧的小巷子“螃蟹巷”,是因为传说曾有螃蟹在此协助破案而得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市广陵新城、西区新城等相继崛起。一批新的道路、小区、桥梁、大型建筑等需要命名,那么这些新地名如何命名?冯静表示,新地名的采词应反映当地自然、人文和地理特点,展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含义健康向上,符合社会道德风尚的词语。

      冯静告诉记者,近年来,扬州积极推进地名文化建设,用历史、文化、名人等要素命名地名,如夫差桥、刘濞桥、杨柳青路、鉴真路、阮元路、枫林路、伊娄广场等。她表示,新地名中将融入古代文化、名人故事,专家们正在收集整理能反映扬州特色的词汇、人物作为地名命名的资料,适时适地命名新地名。

      新地名取名还要避开这些词语

      办法规定,今后所命名的住宅区和建筑物名称应与其使用性质及规模相符,禁止使用异体字、自造字、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及外国文字,不得使用含有封建迷信、崇洋媚外、格调低俗、离奇怪诞及易产生歧义、误解的词语。

      命名时不得使用具有是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有特定政治含义标志性建筑物名称和特定政治内涵的词语,如“天安门”、“中南海”等;不得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江苏”、“扬州”等词语。除中共扬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其直属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自用建筑物外,不得使用“扬州”词语。

      地名命名时不得使用民族、宗教所用的专用词汇;不得使用帝王称谓、年号、官职品位词语;不得使用“世界”、“环球”、“宇宙”、“亚洲”、“欧洲”等各大洲名称;不得使用国际组织名称。

      探访“羊”地名不少,怎么没有“猴”地名?

      去年是羊年,羊天性忠厚温顺,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市含有“羊”字的地名还不少,共有13个“羊”地名还在使用。今年是猴年,而我市含有“猴”字的地名却一个都没有。

      记者采访得知,在扬州最出名的巷子当数羊肉巷,其实和羊肉相关的巷子还有小羊肉巷、大羊肉巷、羊胡巷、羊巷。在仪征、高邮等地的乡镇,有4个居民点的名字也包含“羊”。在高邮境内还有一座桥,名为双羊桥。另外,包含“羊”字的地名还有位于仪征的白羊村居委会、白羊山和市区的牧羊路。

      我市有13个“羊”地名,为何“羊”地名这么多?文史专家韦明铧表示,扬州历史上回族居民多,一些宰杀羊,卖羊肉的地方,都被命名为“羊”地名。另外,在市区一些地方,羊姓居民集聚,例如羊巷名字的来历,是因古时候有羊姓居民住在此而得名。

      为何“猴”地名一个也没有?韦明铧表示,北京等城市有“猴”地名,多是由侯姓演变而来的。而连云港等地“猴”地名也比较多,是因为当地有花果山,猴子聚集在那。,扬州属于平原,山少,也没有大片森林,从古至今养羊的市民不少,玩猴的艺人却很少。据了解,“猴”地名一般出现在沿海城市或者有山有森林的地区。文史专家认为,我市从古至今和猴渊源很少,因此没有“猴”地名。

      说法

      新地名命名要尊重历史便于记忆

      韦明铧介绍,我市有一个地名委员会,其中有七八位专家。新地名命名的时候,专家组就会对申请人提出的名字进行审核。审核有一定的标准,必须要尊重历史,读起来要容易上口、便于记忆,同时不能以人名命名,也不能违背传统道德。韦明铧说,一些外国地名也不能使用。

      他表示,例如海德公园、莱茵苑等住宅小区名,就与我市的历史文化毫无关系,不是好地名。他直言,今后地名委员会在审核地名时,会多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避免这些“洋名”。

      我市正陆续恢复一批历史老地名

      记者还从民政局区划地名处获悉,我市将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制度,传承文脉、存史育人。韦明铧认为,地名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地名,对于城市的发展十分重要。韦明铧介绍,近年来,我市也恢复了部分历史命名,这是保护老地名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传承扬州的悠久历史文化。

      韦明铧回忆说,2009年时,他们对东关街上靠近个园的一条巷子进行了恢复老地名的工作。这条巷子从古代开始名为“五福巷”,因为靠近个园,个园的房子共有五进,门牌上分别标有“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字都是好的寓意,因此该巷得名为五福巷。然而,在1965年文革时期,被认为与封建迷信有关,改名为“五谷巷”。近年来,扬州的专家委员会讨论时一致通过,将巷子更名为老地名“五福巷”。

      韦明铧认为,曾用名五谷巷与历史风俗无关,所以恢复了原先的老地名。除了五福巷外,专家们还对另外七条街巷恢复了老地名。分别是:“康山北街”恢复为“曾公祠巷”,“新华东巷”恢复为“福寿庭”,“崇俭巷”恢复为“多宝巷”,“新风巷”恢复为“马神庙巷”,“新民巷”恢复为“真君寺巷”,“保安巷”恢复为“报恩寺巷”,“马家巷”恢复为“马监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