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次为地下停车场进行环境检测 个别停车场内严重污染

12.04.2016  08:50

  □金陵晚报记者 于飞

  最近,厦门的地下停车管理员疑似因污浊空气导致死亡的消息被大家热议,随着南京地下停车场越来越多,这里空气质量好坏一直是个“”。上周起,南京首次启动对新街口地区地下停车场空气的测评,并将在近期公布10大地下停车场“气质”情况。

   南京首测地下停车场空气

  在大行宫日月大厦地下停车场里,记者看到,空气监测人员正用仪器捕捉停车场内的空气。南京节能环保市场协会杨智麟会长告诉记者,他们计划以新街口地区为样本,抽查十家大型地下停车场内的空气情况。“从目前PM2.5和一氧化碳两个指标的情况看,结果并不容乐观,个别停车场内达到严重污染的级别。”他说。

  目前,环保部门尚未出台地下停车场空气质量标准。针对室内环境有两大标准,《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和《民用建 筑 工 程 室 内 环 境 污 染 控 制 规 范》(GB50325-2010),二者从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多方面对室内空气提出参数要求,专业检测机构也是根据这两项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评测。

  但是,记者了解到,这两项标准更多是针对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本身带来的空气污染,地下停车场空气质量面临的“威胁”更多是在使用中源源不断排放的新污染物——汽车尾气,尤其是汽车怠速行驶过程中,尾气排放量更大。

  据空气监测工程师说,和地面不同,汽车在地下停车场内的启动、加速过程均为怠速运转。在怠速状态下,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3种有害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7:1.5:0.2。由此可见,地下停车场是一氧化碳的“源泉”。除此之外,这次集中“体检”还增加了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指标。每个停车场采样时间是1-2个小时,然后再带回实验室分析。采样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半小时就会到地面上透个气,不然呼吸很难受。

   管理员和市民盼望定期监测

  “我们其实很希望定期有人来监测停车场内的空气情况,”方师傅是一家酒店地下车库的管理员,地下车库有两层,车位200多个。从地面入口到地下二层车库尽头,呼吸的感受会有一个明显变化:越往下越往里就越阴冷,呼吸也越浅,胸口越闷,似乎有个东西压在胸口,在外面时你可以轻松地吸一大口气,可是在这里似乎吸到一半就会明显地感到阻力。

  方师傅说,当初他刚到地下车库上班时,也有一样的感受,胸口憋,闷,难受,时间长了会恶心。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三四个月,后来一点一点也就习惯,“麻木了”。南京市环保局环评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标准,目前都是参照建筑标准和卫生规范执行。

  据介绍,有市民曾经向环保部门12369询问能否请环保部门测一测小区地下停车污染物浓度,但是国家暂时还没有针对地下车库的空气质量出台相关标准,因此即使是测,也需要物业自己掏钱或是业主自己付钱请检测公司。所以,想要了解地下停车场空气质量,目前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部门强制要求发布地下空间环境质量的结果,地下空间的环境管理仍是空白。

   为省钱“排放系统”常年零运行

  “我特别不喜欢去地下停车,尾气排放量那么大,空气混浊,味道难闻。”市民林先生说,他每次带孩子家人去商场都是把孩子丢在路面,自己开下地下停车场再跟家人会合。

  他说,现在很多停车场虽然都安装了排风系统,但用处不大,再加上天花板低,给人感觉很闷的,空气太差,所以宁可花钱在路面上停车。“吸多了污浊的空气,健康都受到影响,不如花点小钱在路面上停了算了。”他说。

  那么,地下停车的“换气”该如何进行呢?环评人员向记者介绍,“通常来说,地下停车场内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允许浓度建议取100毫克/立方米。这样一来,地下停车场的排风就要求不小于6次/小时,送风量不小于5次/小时;而在夜间或备用电源时,允许降低为3次/小时。

  但是,“目前,若用换气次数确定地下停车场的排风量,对于两个停车位相同、有害气体排量相近的停车场而言,其计算的排风量会出现相差一倍的现象。”所以,记者了解到,一些项目根据地下停车场层高来设计空气转换。

  一般,当地下停车场层高在3-4米高时,排风量为7~9次/小时;层高在3米以下,排风量就要增加到9~11次/小时。

  同时,对于南京的建筑,为了防止地下停车场有害气体溢出,环评结构还要求停车场内必须保持一定的“负压”。

  由此看来,“换气”显得特别重要。可是,杨智麟对记者表示,他们目前已经测评了6个大楼的地下停车场空气情况,“没有一家是开启换气、排放系统的,几乎都成了摆设。

  他说,“排风系统耗电量较高,通常地下停车场就是在工程验收时用一下,平时为省钱常年零运行,这个问题比较突出。

   近期将公布十大停车场“气质

  “目前对于地下停车场的空气环境监测与管理,政府管理部门存在管理盲区,环境保护部门和建设管理部门均需设立机构对口监管。”杨智麟表示,在高污染状况下,其结果必然是市民身体健康受到的巨大伤害。

  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地下停车场有关排风系统相应规范或标准的同时,将地下停车场的空气质量监测,通风排气系统运行的建设和规范运行,以及对于违反相关通风排气系统建设和运行规定的处罚等纳入各级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职能范围。

  从而结束现存的地下停车场空气质量状况检测和监管属于政府部门管理“死角”,以及排风系统的运行与否及频度由停车场经营者或物业管理公司自行决定的状况。

  据悉,目前相关监测数据将由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在近期对社会公布。

  杨智麟说,“我们将向政府部门建议,为南京地下停车场安装空气质量监督公告牌,让市民进出感到安全。

  厦门曾发生车库管理员猝死事件

  去年,厦门市59岁的车库管理员被发现死在该市某商业广场的地下停车场里,法医初步判定为猝死。

  死者家属不认同,坚信他是因为长期工作、生活在地下停车场中,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据厦门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