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学者在宁研讨“农业4.0”

27.12.2016  18:42

        “农民在供应链当中的角色不改变,农业不‘变身’为服务业,种地永远发不了财。”昨日,在2016年海峡两岸第十五届李国鼎论坛上,两岸学者在南京农业大学聚焦“农业4.0”的新理念,提出未来在依托云端和大数据为基础的农业产业中,农民不应是单纯的农产品提供者,而是参与分享品牌红利的合作伙伴。

        一个橘子,只有三种大小规格

        依托云端和大数据为基础的农业产业,被称为“农业产业4.0”。台湾李国鼎数位知识促进会总顾问黄绍彭说,现在都提“工业4.0”,其实,我国的农业,相比工业,更有可能先进入4.0时代。“大家都知道农业有二十四节气,耕种、收割自成规律,农业也不像工业那样会有商业机密,信息共享也很容易。

        长期以来,业界有个共识,搞农业不赚钱,投资农业的没有8-10年,也不可能获利。在“农业4.0”时代,农业如何走出不赚钱的怪圈?与会专家提出,首先,农产品要跟工业一样,实现产品“标准化”,这是进入“农业4.0”时代的基础。日本大米为什么卖出“黄金价”?“这个很简单,标准化。”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说,“到日本超市去看,他们卖的大米不过有限的几个牌子,而我们的大米有数不清的牌子,但几乎没有一个牌子有固定的产品标准。

        黄绍彭介绍说,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具体农产品规格应该多大,已经实现标准化。“在台湾,一个橘子应该种多大,有三种规格,市场上只能找到这三种大小的橘子。” 他告诉记者,台湾地区足足花了20多年,实现农产品市场的标准化。

        农产品标准化背后,是巨大的品牌收益。黄绍彭说,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早已不是吃饱,而是高品质。丁艳锋说,该校陶建敏教授种葡萄,有一条“标准线”——一亩田只长9棵葡萄,而且都生长在同一位置上,种植、采摘都有一套可复制的做法。陶教授把他的“标准”葡萄推广到江苏不少地市,种出来的葡萄大小几乎完全一样,平均每亩能赚两三万元,跟普通葡萄比,“标准化”的葡萄卖出高价。为什么优质的国产苹果新鲜度、口感都比进口的好,价格却不及进口水果的1/10?其中的奥秘除消费者崇洋的心理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些进口水果是以高度的标准化为基础生产的。

        市场化标准,大数据预告来年收成

        农产品为什么要实现统一标准?黄绍彭介绍,拿美国的苹果来说,有56-136毫米横径一共7个大小规格,都用20公斤的包装箱来装,不同大小的苹果对应不同的颗粒数,各有代号。这样苹果所对应的包装,运输所需的物流规格都是固定的,成本降低,物流销售速度都会加快。

        黄绍彭说,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在生产端即已高度标准化。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农民种西瓜,用什么品种、何时下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上市出售的黄瓜,它的长短、粗细及弯曲程度都必须符合标准。“农药安全正确使用,比如农药种类、数量、喷打农药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所有企业都会对标准流程进行抽查。

        有了产品在市场上“克隆”,农业的标准大数据才可以真正与其他产业发生链接。“当农民开始购买种子的时候,会计系统就可得到信息,金融市场、健康市场、高端休闲市场会有即时反映。” 黄绍彭说,一般来说,台湾明年8、9月份种的文旦,在今年底就全部卖光。“再基于常年的数据,融资也变得容易。银行能根据你买的种子,预知你第二年的产量,提前放款。

        让农民和产业建立“伙伴”关系

        “标准化”延伸了产业链,大幅提升利润空间,但并不意味着种地的农民能够赚钱。

        “种稻子不赚钱,稻子变成售卖的大米品牌后才赚钱。”丁艳锋说,一直以来农民的收益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即生产环节,而能大幅度提升利润的市场、流通环节,农民无法参与,这就涉及“农业4.0”之后的“农业4.1”,推动农民和农业产业建立“伙伴关系”。

        “政府需要组织农业产业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与农民共享品牌运作的收益。”黄绍彭在徐州做了一年试验,让地方企业投钱,提供标准、服务、市场运作,当地农民遇到种植问题,直接由企业解决。“到年底大概每个农民多分了5万元,但企业却觉得一年才增收100万元,不愿意继续了。如何鼓励更多企业家投入到农业产业,和农民一起赚钱,可能还需要政策配套。

        除了政策配套,还需要技术服务配套。“农业4.0”已露尖尖角,越来越多新型农业主体开始出现。在金坛、兴化、张家港等地,已经出现一些从其他产业投身新农业的“移民农民”。丁艳锋介绍了一款刚上线半年的“南农易农”客户端,有800多名活跃用户,结成了线下联盟。“一群从来不会种田的人,从入行、出苗、播种、收割,一路都有全学科的专家实时指导,他们需要的不是某项技术,而是产业服务的整体方案。”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