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军在南京和日寇激战 我丈夫最后奇迹生还

01.09.2015  08:25
  丁志凡老人手持她和将军年轻时的照片。

  

  新华报业网讯 “也曾抗敌领雄师,育将参政未足奇。快意平生唯一事,台湾宝岛受降时。”这首诗是70年前带领军队收复台湾的原国民党第70军军长陈颐鼎写就的,百度输入他的名字,都与“传奇将军”“收复台湾”有关,陈颐鼎将军1994年在南京去世,也将一段亲身经历的珍贵历史带走。近日几经联系,记者在南京采访到将军仍健在的妻子、98岁的丁志凡老人。

  “我先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1937年他参加南京保卫战、并能在这场最艰难的战斗中如何幸存下来,我们很少说起过。”眼下定居于南京市建邺区国泰民安社区安如村小区的丁志凡,1917年出生在杭州,读过私塾,1935年经邻居介绍,与27岁的陈颐鼎相识。彼时他正在杭州带兵,两人见面算是一见钟情。年近百岁的丁志凡,慈祥平和,思路清晰,回首往事时常有妙语。

  丁志凡回忆,“眼看南京保卫战就要打响,家属在1937年12月1日接令转移,当时要求过江就算安全,我便去了安徽合肥。”时任国民党87师副师长兼261旅旅长的陈颐鼎,刚结束8·13上海会战回到镇江休整,12月7日接命从镇江赶赴南京参加首都保卫战。在13日南京沦陷前,国民党87师与日军第9师团在光华门工兵学校有过一场激战,日军坦克部队的炮火猛烈轰击城堡,甚至有一股日军还攻入城堡,陈颐鼎领兵从日军侧翼反击,反复激战多次后,终于击退光华门一线的日军,夺回工兵学校。这场战斗也被称为南京保卫战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87师的英勇抵抗,获得当时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嘉奖。但代价十分惨重,这支德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其军力也被耗竭殆尽,几天后,当陈颐鼎奇迹般生还,回到徐州大部队时,他带的261旅几乎只剩下他一个光杆司令。

  南京沦陷之际,很多身负重伤的士兵,对于完全没有救治可能的现实感到绝望,又不肯当俘虏。陈颐鼎在下关城门下,不断被负伤的士兵要求“请补我一枪”。“他是我们旅长,请把他渡过江。”陈颐鼎的副官向一个自己认识的教导中队的上士要求。接着他被送到江边。此时江上没有足够的船只,很多老百姓和官兵用木桌、竹床逃生。陈颐鼎被送上一张倒扣在江上的桌子,然而桌子很快倾覆,陈颐鼎落水。

  棉衣浸湿后异常厚重,在水里连挣脱的力气也没有。那个被嘱托的上士,在水面上交替握住陈旅长的双臂。可是桌子终究不能支撑很久,上士突然看见不远处有个士兵蹲在一堆芦苇捆就的“救生筏”上,于是老远打招呼,请他无论如何把这位长官渡上去送过岸。到达燕子矶时天色已黑,日军军舰上的探照灯雪亮地扫射着,他们伏在芦苇丛中等待天亮。次日早晨8:00,一个船家正巧摇船经过,他们换上便衣登船过江……

  在丁志凡眼中,南京保卫战是他们家最刻骨铭心的一战:“子子孙孙都不能忘记分毫!”扬子晚报记者董婉愉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