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在全省率先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

28.10.2014  09:41

  让校长从“大管家”到“教育家

  新华报业网讯  今年9月,苏州在全省率先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25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校长挂职级上岗。

  让校长更加专业化

  苏州市教育局人事师资处处长徐卫向记者介绍,此次推出的市属中小学校长职级共分“四级六等”,即特级、高级(含一等、二等)、中级(含一等、二等)、初级。今年8月4日,经过个人申报、资格评审、民主测评、办学满意度测评、答辩等程序,首批25名校长的职级评定结果正式出炉: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苏州景范中学校长顾苏云被评为特级校长,其他23名校长中,高级一等校长4名,高级二等校长4名,中级一等校长12名,中级二等校长3名。

  “从前的校长就是‘大管家’,大事小事杂事样样要管,大量行政工作挤压了本该投在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景范中学校长顾苏云说,“但实行职级制,考核与工作内容真正匹配,对校长的‘专业化’提出更高要求,也给了校长‘专业’的机会。”景范中学历史悠久,学校校址原为范仲淹创办的义庄旧址。挂职级上岗之后,顾苏云围绕“如何将‘景范文化’融入教育实践”的课题,分别为学校两个校区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规划。

  与景范中学情况不同,在觅渡中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90%以上。“每年的毕业生当中,15%考入高中,85%进入职业学校;而去年的校内调查显示,仍有80%的家长表示孩子要读高中,这意味着将近有一半的学生很可能难以如愿,”觅渡中学校长郝云亮此次被评定为中级二等校长,“2013年起,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基础教育阶段,并邀请职业学校的老师来上课,今年已经有60%的学生愿意读职业学校了。职业学校是不错的选择,下一步学校还将积极引导。

  最终受益的是学生

  早在2012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就已经孕育了校长职级制的雏形——“区域性校长职级年薪制”,将区内校长分为五级,除特级外,每级分一、二、三等。“任职时间越长,级别越高;工作业绩越好,等次越高,”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人事师资处处长刘海燕说,“任职时间每增加3~4年,可提高一级;但等次一年一评,考核内容包括当年的一切大小事务。

  刘海燕介绍,级别、等第直接与年薪挂钩,就像一个坐标轴,级别轴X轴、等次轴Y轴越长,年薪线走得越远。靠近原点的四级一等校长可获当年标准工资,综合最高的特级校长可获得1.25个标准工资,综合最低的四级三等校长可获得0.95个标准工资。但年薪线也会波动,为了体现待遇杠杆,鼓励年轻校长,每级一等的年薪都能高于上一级三等。

  “从校长自身角度来说,关系到收入、关系到面子、关系到自身发展。”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校长尤佳说,通过校长发展教师,通过教师发展学校,每个人都有压力和动力,最终受益的是学生。目前这项制度面向区内44所学校的45位校长,园区新兴学校多、年轻校长多,三级和四级的校长就有30人,“区域性校长职级年薪制”推行两年,给了年轻校长更多机会。

  苏州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不搞终身制,原则上每两年评定一次。任期内考核不合格者,将解聘。苏州市教育局长顾月华说,条件成熟后,会逐步向全市全日制的中小学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