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介绍湿地生态建设管理经验

12.01.2017  16:03

  1月4日至5日,2017年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在福建省三明市召开。扬州市作“加大投入完善措施,全面保护湿地资源”主题交流发言。扬州市是此次会议上唯一介绍湿地生态建设管理经验的地方城市。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此交汇,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源头。市第七次党代会将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列为未来五年10件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之一。市委书记谢正义指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是呼应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保障南水北调清水北送的头号工程。我们要不等不靠、真抓实干,力争五年有现实模样,十年基本建成。”
  用扬州人自己的话说,江淮生态大走廊挺起了扬州发展的“绿色脊梁”,这条大走廊既是国家水运航道,也是淮河入江水道,更是南水北调通道。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扬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服从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的核心工程、龙头工程和战略工程,推动扬州从沿江地区“一体两翼”向沿江沿河联动发展转变,从“瘦西湖时代”走向“高邮湖、邵伯湖时代”。
  扬州市湿地生态建设紧扣江淮生态大走廊总体规划布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市县乡三级管理机构,构建湿地管理体系;整合三类资金,构建湿地投入体系,从201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明确,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以湿地保护与恢复为主体的水生态建设,目前已累计投入70多亿元,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超1亿元;创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采用“以林养水、林水共建”推进机制,社会资本在履行维护河流湿地生态环境责任的同时,可以无偿经营河堤,通过栽植林木获取收益,充分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围绕构建湿地保护体系,扬州市完善了“三大载体”,先后建成扬州高宝邵伯湖和扬州南水北调源头两个市级自然湿地保护区,宝应运西、高邮绿洋湖和高邮湖、江都邵伯湖等5个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7处,保护湿地面积2万亩,其中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是首批公布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
  建立湿地保护小区。全市已建成宝应白马湖、高邮大启河、江都龙耳河、邗江沿山河、仪征胥浦河等10个湿地保护小区。各种湿地保护形式覆盖全市,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建成,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科普宣教、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
  为强化管理,扬州市还制定了“三大规范”,构建湿地保障体系。2006年,市政府制定出台《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了建设理念、目标任务、重点工程、推进措施,为全市典型湿地保护、湿地公园建设、退化湿地恢复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七河八岛”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水道,又是扬州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为严格制度保障,市人大通过了《关于切实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要求实行“四控一禁”,做好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推动督查考核,市政府每年出台绿化工作意见,将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和湿地恢复面积作为重要指标,阶段检查、年终考核,成为考核党政领导的重要依据。
  湿地是地球之“肾”,对提升扬州水源涵养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尤为重要。扬州市将以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为抓手,以“一江(长江)两河(三阳河、京杭大运河)三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为重点,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健全管理机制,扎实推进湿地保护恢复工作,努力争创全国湿地生态示范区、国际湿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