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盘点图书馆2015年读书数据

25.04.2016  11:29

  “总借阅人次27972,纸本藏书总借阅量323932册,这里面有你难忘的读书回忆么?”今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在读书节来临之际,江苏大学图书馆发表大数据调查,揭秘2015年度学校图书馆使用情况。这也是该校为更好地推动书香校园建设,连续第二年利用大数据公布师生读书情况。

  《平凡的世界》《盗墓笔记》《张爱玲文集》分别以713次、518次、174次占据图书借阅榜单的前三甲。记者也发现,进入图书借阅量前十强榜单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阅读故事,但有一点共同的体会,就是读书能给人带来知识和快乐。

  读书,不能增加颜值,却能改变气质

  全年借阅147册图书,不到两天半时间就要看一本书,王宪锰成为2015年度借书量最大的研究生。

  研究生还有空读这么多的书?得知这一消息,所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辅导员表示非常惊讶,“平日里,王宪锰是个非常低调的人,没想到这么爱看书。”联系王宪锰时,他正在天津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实习。

  “除了上课、实验,我基本都泡在图书馆。” 王宪锰告诉记者,研一时还没有确定具体的研究方向,他就从图书馆里借了大量专业软件书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借阅的147本书中近140本都是这方面的。“看了这么多的书,对专业软件的认识和应用还是比较熟悉的。

  作为一名学术型硕士,按说没有实习的硬性要求,正是因为在混合动力变速箱振动噪声仿真分析方面的突出能力和表现,还是研二的王宪锰被推荐到天津实习。这样的能力正来自于他的阅读。

  王宪锰说,现在学习很忙,很少有时间看专业以外的书,实际上读书的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读的第一本小说是《平凡的世界》,读的第一本国外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次看《平凡的世界》,说实话看不太懂,等到初三重新再读的时候感触很深”,王宪锰认为,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阅历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所以他经常会反复读一些经典著作。

  “读书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多读书,潜移默化地一个人的气质也会不一样。” 王宪锰说。

  图书馆里,有你想象不到的宝藏

  仿佛一夜之间,“大数据”这个词成了中国的热词。然而,大数据为什么这么火、具体应用有哪些,一般人并不了解,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大三学生聂鹏也曾是其中之一。

  靠着一年161本数据挖掘知识的阅读,聂鹏从一无所知者变成了一名“小菜鸟”,他告诉记者,数据挖掘就是从巨量数据中提取出信息,各种各样的大数据问题都需要精细的数据挖掘为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来自广东肇庆的聂鹏进入大学时,就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不可能好好利用图书馆的资源。”聂鹏说。

  因为大数据的红火,从去年开始,聂鹏在图书馆借阅关于数据挖掘的书,越读越喜欢,越喜欢也就读得越多越深。

  “真的非常感谢图书馆,让我免费获取了很多资源。没有这些书,我不可能对数据挖掘有很好的了解。”之前,聂鹏曾在网上搜索和学习,但是总觉得这样的学习不够深入和系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图书馆里竟然有这么丰富的图书资源。除了纸质书籍以外,聂鹏还会经常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访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服务平台等数据库。

  如今,聂鹏已经对数据挖掘的工具和应用有了深入了解,他曾经报名参加过阿里云计算组织的天池大数据竞赛,也以数据挖掘为主题成功申报一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目前,他打算报考互联网金融方向的研究生,正是把数据挖据应用于金融行业。

  161本的借阅量,聂鹏说自己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精读、细读,“太深或太浅的书都是简单的浏览,读书关键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书仔细阅读。

  毕业离校,最舍不得的是图书馆

  和专业导向读书不同,连续两年入围研究生借阅量前十强的黄敏是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研三学生。他涉猎图书的范围很广,在图书馆看过摄影、文学、建筑、人文艺术、经济管理、鉴宝等各种类别的书,都是出自个人的兴趣爱好。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让人的内心变得平和安静,可以说读书让我成为了一个安静祥和的人。”黄敏选择书的取向都是比较励志有正能量的,他正在借阅的图书就有朴槿惠、埃隆·马斯克,拉加德等人的自传。在心情低落或者迷茫的时候,黄敏更是喜欢读书,从书本中找到快乐、动力和希望。在图书馆读到特别喜欢的书,黄敏并不满足,他还会买来收藏品读。

  已经研三即将毕业离校,最让黄敏恋恋不舍的就是大学的图书馆,“大学里对图书馆最有感情了,因为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

  为了给毕业生留下书香相伴的美好记忆,从去年开始,江苏大学图书馆为毕业生提供图书清单,包括第一次进馆日期、在校期间本人所借阅图书目录等。得知这一消息,黄敏高兴地说,“这正是我最想要的毕业礼物。” (吴奕)

编辑: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