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部图书候选南京最有影响力传世名著

15.04.2015  09:38

  

  

  “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以及他的《本草纲目》世人皆知。可你曾知晓,他的这本科学巨著诞生于南京。”昨天,南京大学历史系民国史研究中心韩文宁的研究经“南京发布”官方微信发出后,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人惊呼,自己刚知道这个历史,南京的文化底蕴实在是太深了。

  再过几天,4月23日,我们将迎来首个“江苏全民阅读日”。南京届时将评出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传世名著,供更多的人“悦读”这座千年古城。

  江南时报记者 黄勇

  历史李时珍为《本草纲目》付印两赴南京

  明神宗年间,《本草纲目》定稿时,李时珍已年过花甲,数十年努力的结晶,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将它刻印出版,发挥社会效用。可是,这部极富科学价值的190万字巨著,尚未为时人所识,一时很难找到承印的书商,没有名家的赞许与政府的支持,私人刻印此书多有风险。

  “倾其毕生心血撰成此书,却无人识‘君’,长期积压案头,这对于李时珍来说是莫大的伤心。”南京大学历史系民国史研究中心韩文宁介绍,李时珍到过蕲州、黄州和武昌,都无功而返。看到自己的著作在湖北家乡无法刻印,他想到了南京。因为南京是当时全国刻印书籍的中心,文化事业相当繁荣。

  李时珍怀揣希望,但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找过几个刻书家洽谈,都没有满意的答复。次年九月,李时珍去太仓拜访当时的文坛领袖、著名学者王世贞,请他为《本草纲目》作序,“愿乞一言,以托不朽”。王世贞虽然不认识李时珍,但却时有耳闻,欣然答应。王世贞在序中盛赞《本草纲目》:“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这对该书出版起到一个很好的推介。李时珍还走访了南京的药王庙,这里汇集全国各地的药物,机会难得,他一一做了记录,对其书稿颇有补正之用。

  一晃又是近10年,这期间政局动荡,《本草纲目》的刻印就更加困难。韩文宁说,值得庆幸的是,李时珍1590年再赴南京,完稿已12年的《本草纲目》终于得到南京藏书家兼出版商胡承龙的青睐,他感到这部书很有价值,愿意出钱刻印。“可惜这种喜悦来得太晚,不久李时珍就病倒,未及三年便卒于家,临终前未能亲眼所见自己写就的著作问世。

  1596年,李时珍的夙愿成真,《本草纲目》刻印大功告成。面世后声名远播,供不应求,因而不断再版。南京成就了《本草纲目》一书,使之得以阐扬,传世而不朽。

  今日南京将评“最有影响力的传世名著

  与《本草纲目》类似,南京文坛似乎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出自南京的文学名著,有很多为在南京长期生活的“外乡人”所写,仅以明、清两代为例,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写《桃花扇》的孔尚任是山东曲阜人,写《随园诗话》的袁枚是浙江钱塘人,写《李笠翁十种曲》、《芥子园画传》的李渔是浙江兰溪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于是有人说,或许南京人要写好南京,得首先离开南京。就像曹雪芹,他就是在离开了南京之后,用传世名著《红楼梦》为南京文人挣足了面子。

  今年首个“江苏全民阅读日”上,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书香金陵”的文化氛围,鼓励更多的人“悦读”南京、了解南京,同时也为读者“悦读”南京提供指南,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属的南京市全民阅读工作站即将评出“南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传世名著”。

  南京市文广新局巡视员徐开利透露,去年下半年起至今,活动在广大读者参与投票的同时,邀请专家评选团对参选图书进行筛选以及评定,并通过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了50部名著入选,即将进行终评,最后选出30部左右的传世名著。

  记者了解到,评出这50部名著的专家都是南京赫赫有名的名人,如精通六朝史的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胡阿祥、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程章灿、著名文史学者薛兵等。此前该评选拟分类别评出“南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部文学名著”、“南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部史学名著”、“南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部经世致用名著”公布于众。不过昨天徐开利表示,最终是分成几大类来评,还是评出一个总的“南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传世名著”,目前还不好说。

  [揭秘]

  在南京写的

  很多名著创“第一

  50部进入终评的图书究竟有哪些?参与评选的南京著名文史学者、南京市前作协副主席薛冰给江南时报记者揭开了一部分“神秘面纱”。

  “《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桃花扇》《随园诗话》这些大名鼎鼎的都在。”薛冰说,这50部名著分为在南京写的,和在南京产生的。

  “南京的‘第一’很多。”薛冰说,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文学理论和评论名著。又如,同为南朝梁的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再如,我国第一部绘画理论著作——谢赫(南朝齐、梁期间)的《古画品录》。《永乐大典》则是世界上第一部大型百科全书。《海国图志》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民国的《首都计划》,则是南京第一部现代城市规划。这些都是在南京写的。

  南京曾“四百八十寺

  4部名著与佛有关

  南朝四百八十寺,曾经的佛教之都自然少不了与佛有关的名著。薛冰介绍,有4部与佛有关的名著进入了50部的入围名录。具体为《佛国记》、《弘明集》、《金陵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

  其中,南朝梁武帝僧祐撰于天监年间的《弘明集》,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载文总计183篇,涉及人物122人,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材料。

  而东晋法显行经30余国到达印度,取得了《摩诃僧祗律》的梵本,后又至狮子国得到《长阿舍》、《杂阿舍》、《杂藏经》等梵本,回到建康后,住在中华门附近的道场寺达5年,翻译所带回的经典,共译经6部,达100多万字。法显在道场寺写成了他近万字的名著《历游天竺记传》(亦名《法显传》、《佛国记》),为研究亚洲古代诸国历史和风土人情留下了珍贵资料。

  名著的诞生地

  未来将立标识

  薛冰透露,写《笠翁十种曲》、《芥子园画传》的李渔则成为唯一一个有两部作品入围50部的作者。

  《笠翁十种曲》是李渔创作的喜剧集,包括《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怜香伴》、《风筝误》、《慎鸾交》、《凰求凤》、《巧团圆》、《玉搔头》、《意中缘》。剧作情节曲折,语言浅近易懂,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芥子园画传》堪称中国画的教科书,其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问世300余年来,仍旧风行于画坛。许多当代成名的艺术家,入门都是以《芥子园画传》为启蒙良师。

  “最终选出来的南京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传世名著,还将在本月下旬起,启动诞生地的寻找活动。”薛冰说,南京将在这些名著的诞生地立下标识,标明这里曾经产生过的名著。“钟山上定林寺就是因刘勰在此呕心沥血撰写《文心雕龙》而在庙宇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链接>>>

  今年4月23日成首个“江苏全民阅读日

  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4·23“世界读书日”,这个日子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该协会于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在这一天捧起图书,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而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江苏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仅为4.29本,低于4.77本的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约16本)的水平。为了提高全民的阅读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于今年起正式施行。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

编辑: 吴宇鹏、王瑶